“为萨特办文化入境签证”
2022年02月16日 1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16日第2348期 作者:柳鸣九/自述 刘玉杰/整理

  成都会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届年会)之后,我很快就着手筹办“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以下简称“丛刊”),而其第一辑便是后来被文化读书界所熟知的《萨特研究》,紧随其后的,则是《马尔罗研究》《新小说派研究》《尤瑟纳尔研究》等。

  为什么“丛刊”工程是从萨特入手?

  首先是因为他在法国20世纪精神文化领域中超重级的分量。他不仅在小说、戏剧、政论、传记文学方面均有丰厚的业绩,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且以思辨的深刻穿透力与强大论证力使其存在主义哲理具有了全球影响与世界声誉,成为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的流行时尚。此外,他还是一个举手投足均有世界影响的社会活动家、政治思想家、时代的弄潮者。我的“丛刊”从萨特等人入手,得到了真正行家的认可与赞赏。1981年我在巴黎进行学术访问时,至少向波伏娃和尤瑟纳尔这两位当今法国文学的名家介绍了我对“丛刊”的设想。波伏娃——萨特的这位终身伴侣当然对我从萨特入手感到很高兴,也十分认同,而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兰西学士院女院士尤瑟纳尔也认为我这一切入很有见地。选取萨特作为“丛刊”的开篇的第二个原因,则完全是由于国内学术文化界的实际状况。这样一个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文化名人理应在中国得到热情接待,他理应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他“存在的支点”。

  就这样,我很快就启动了《萨特研究》的成书进程。对我来说,这个进程,一开始就是胸有成竹、轻车熟路的,不论是对萨特问题的思想观点、识判评价、感情倾向,还是对萨特全面资料的基本掌握,都可以说已经有了某种“草图”与“毛坯”,在成书之前,至少有这么两方面准备。

  一是在1978年的广州会议的长篇报告中,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专章”对萨特做了相当充分的正面评价,并基本上明确勾画出了这样几道清晰的标线:(1)萨特继承了过去时代人类文学进步的思想传统,“达到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最高度”;(2)他的文学作品具备进步的思想内容,有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观察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3)他的存在主义哲理,“自由选择”论有明确的善恶是非标准,有鲜明的积极价值取向,有助于世人进取向上,不失为人生道路上一种可贵的动力;(4)在社会政治活动中,他是法国历史上从伏尔泰、雨果、左拉到法朗士这一作家兼斗士传统的继承者,并且达到了激进左翼与共产主义同路人的高度。

  二是于1980年发表在《读书》上的《给萨特以历史地位》一文中,我又进一步延续、扩充、细化了广州会议上对萨特的正面评价,更强化了为萨特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立场与态度。

  这就是在《萨特研究》成书之前,我对萨特的基本思想立场与理论观点。有了已经形成的这样一股底气与主意,成书过程也甚为顺当了。

  编写《萨特研究》,首先要拟出全书的框架,旨在保证全书能够全面、准确反映萨特厚重深刻甚至纷繁复杂的哲人思想,经得起推敲而又易于为中国人所理解,因为毕竟这是第一次全面地把萨特展现在一个对他并不了解的国家面前。

  第一个板块是要选出他的文学代表作。他的长短篇小说以及戏剧创作有二三十种之多,不可能在一个选本里都选上,只能选出一部分有代表性与表征意义的作品。而且,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最好是将入选的作品完整推出,不做删节,这样就必须在有限篇幅范围里,做出最精当的筛选。经过反复考虑与斟酌,我把他的全部文学作品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政治写实性的作品,一是哲理寓意性的作品。写实性的作品中有长篇小说《懂事的年龄》《延缓》《心灵之死》,短篇小说《一个工厂主的童年》,剧本《肮脏的手》《毕恭毕敬的妓女》《阿尔托纳的隐藏者》;哲理寓意性的作品有剧本《苍蝇》《间隔》《艾罗斯特拉特》,小说《恶心》,这类作品都比较浓烈地、凝聚地表现出了萨特的哲理。在我想来,《萨特研究》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阐明萨特核心哲理的内涵、性质、界定与意义,如果没有完成这一任务,那就没有达到我自己心目中的“专业水平”。因此,我决定选取他的这几部哲理寓意性作品,作为《萨特研究》一书中完整译介的代表作。

  与这一翻译板块相关的是另一编述性的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对萨特其他一些小说、戏剧作品一一提供了“内容提要”。这是为了适应中国人对叙事类作品需要先了解其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的阅读习惯,并以此弥补上一大板块不可能全部译介萨特所有作品之不足。两个不同板块互为弥补,相得益彰,就能够使读者对萨特全部叙事类作品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

  《萨特研究》的第三大板块则是对萨特文论的译介。这一部分选题工作进行得更为费时费劲。首先是明确指导思想与取舍角度,其次是划定范围,圈出篇目,然后再加以筛选,一一衡量,最后因篇幅所限,我选定了这样极为有限的几篇:其一,《为什么写作》,这是萨特作为哲理大师与文学大师的一个纲领、一具魂魄,与他的传世经典大作《文字生涯》互相呼应,既是它的一种理论概括,也是它的一种精神升华,是了解智者、写作者萨特不能不读的“入门导读”;其二,《七十岁自画像》,这是萨特对自己的理论活动、文学创作活动与政治社会活动的诠释与说明,鉴于他只活到70多岁,此作实乃他一生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三,《答加缪书》,这是萨特、加缪这两大哲理巨人关系中关键性历史事件的标志,既反映出法国20世纪精神领域里存在主义思想潮流中两翼的深刻分歧,也折射出萨特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为人与个性,是一份颇有研究价值与思索空间的文论。虽然入选的文论只有这三篇,但我自己觉得实为准确精当之选。

  三个板块,构成了《萨特研究》一书的主体,其余的栏目则是补充资料性的。除了以上这些板块、栏目与内容外,我没有忘记全书要冠以一篇研究性的、有分量的、有充足篇幅的序言,我的目的很明确:不仅要做一个选家,以选本的内容来展示,而且要做一个立言的研究者,道出我的研究心得,讲出我想讲的话。

  选本的“节目单”一旦确立,我就不无自信与自得之感,自信这将是一个专业水平相当高的“拼盘”,经与纬交织,点与面互补,全译与内容提要配合,足以编织出一幅历史社会与文学发展背景上完整的萨特画像。当然,我更加自信的是,这本书将是在中国的第一个信息丰富、全新的萨特专集,因为其中所选定的近20篇作品中,除一两篇外,其余都是第一次在中国译介,应当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选目确定后,就剩下写全书的序言与组织翻译这两件大事了。序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萨特的全面评价,其主旨是“给萨特以历史地位”,这一部分我几乎全文沿用了在《读书》上发表的那篇纪念文章中的立论与言辞,因为那篇文章对萨特的精神文化业绩与历史社会地位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对他以“自我选择”论为核心的哲理体系做出了普及化与中国本土化的阐释,也充分表现出了我自己为萨特挺身而出讲公道话的激情与勇气,似乎在两年前就是专为这本书写就的。序言的第二部分则是说明专集内容的编选原则与理由,并对选目一一做出评析。全序洋洋洒洒共约2万字,对萨特来说,不失为一篇全面的表彰书。

  至于组织翻译一事,应该说,我要进行这项工作的环境与条件是相当好的,我的那个研究室,当时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兵多将广”而著称,法语人才济济一堂。我根据既定的选目,选贤任能,使他们各得其所。正是在这些同道的合作下,全书约50万字的译介工作量,得以在不长的时间里全都完成了。

  全部书稿完成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1年10月出版。此后,“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又陆续出版了《马尔罗研究》《新小说派研究》《尤瑟纳尔研究》等。

  此书的完成与出版,使我颇有成就感: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对一个大哲人、大作家做鉴评、解析、展现与引进的全过程,使得萨特在精神文化上公开进入中国,这在中国无疑是一件具有开拓性的事情。我日后把这称为“为萨特办了文化入境签证”。

  (本文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大家雅事”丛书之一《柳鸣九——法兰西文学的摆渡人》,有删减)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