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逝去的背影
2017年12月25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25日第1359期 作者:

  

  【核心提示】年华转徙,岁月如梭,岁岁如斯。年终岁尾,面对光阴的交替与更迭、秋收冬藏的丰盈与沉静,总有一些深沉的记忆使我们不能不去回眸、去拾取,为记忆缅怀,更为光大与永生!

  为学者,或存鸿鹄于心,读万卷行万里;或开疆拓域,拾珍于野;或疏结理症,名动于时;或廓疑答问,其书五车。悠悠忧学意,乃见学者心。逝者已矣,其志永光!逝者远行,其言永驻!

  

  蒋炳钊(人类学家)

  1月14日在厦门逝世,享年85岁

  1932年7月生,福建泉州人,我国著名民族学、人类学家,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长期从事我国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畲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百越民族史》《百越民族史资料选编》《畲族史稿》《畲族社会历史调查》《畲族古代历史资料汇编》等十余部,点校出版《鹿洲全集》等。

  

  周有光(语言学家)

  1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12岁

  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生,江苏常州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和比较文字学方面成就卓著,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汉字改革概论》《新语文的建设》《世界文字发展史》《现代文化的冲击波》等。

  

  张颔(考古学家)

  1月18日在太原逝世,享年97岁

  原名连捷,1920年生,山西介休人,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先后担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等职。他一生清平治学,长期致力于古文字研究、考古发掘及晋国史、古天文学等。代表著作《侯马盟书》,被考古学界评选为当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对于研究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张树义(法学家)

  1月20日在美国逝世,享年64岁

  1953年6月生,山西临县人,著名行政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新中国行政法学的重要开创者、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学科的主要建设者。曾参与《行政诉讼法》《房地产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项立法工作。代表著作有《冲突与选择: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等。

  

  冯其庸(文史专家)

  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24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闻名于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作出了成就。代表著作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等,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辞典》等书。

  

  杨祖陶(哲学家)

  1月2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0岁

  1927年1月生,四川达州人,我国著名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家、翻译家、教育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在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代表著作有《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等。主要译著有《精神哲学》(中文首译本)、《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

  

  李泽中(经济学家)

  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29年9月生,湖南岳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在所有制问题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独具见解,自成体系,学术造诣较深,受到国内外经济学界的重视,培养人才成绩显著。著有《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主编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霍松林(古典文学研究家)

  2月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

  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名誉院长。代表著作有《文艺学概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30余部,出版《霍松林选集》(十卷本);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1988年)》(6卷)、《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等50多种。

  

  李观仪(教育家)

  2月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1924年9月生,江苏常州人,著名英语教育家,《新编英语教程》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编英语教程》已成为最有影响的中国英语专业教材之一,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出版的大学高年级英语教材,至今仍被普遍使用,并多次再版,在中国英语教育界影响深远。

  

  夏传才(古典文学研究家)

  2月7日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3岁

  1924年11月生,安徽亳州人。享誉海内外的《诗经》研究大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著名学者、诗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诗经学上建树深厚。代表著作有《诗经研究史概要》《诗经语言艺术》《思无邪斋诗经论稿》《二十世纪诗经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主编《诗经要籍集成》《诗经学大辞典》等。

  

  牟永抗(考古学家)

  2月10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4岁

  1933年4月生,北京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他对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尤以探索长江流域史前考古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问题为重。他以独特的角度对良渚玉器进行研究,显示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在玉学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代表著作有《牟永抗考古学文集》等。

  

  李琮(经济学家)

  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28年1月生,河北丰润人,著名世界经济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代表著作有《当代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与世界巨变》《第三世界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综论》等。

  

  樊凡(新闻传播学家)

  2月16日在美国逝世,享年84岁

  1933年9月生,广西横县人。著名新闻传播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业务、比较新闻学研究,冲破“就新闻写新闻”的传统思维,提倡用多角度、多学科的方法研究新闻写作,建构了新闻写作的方法论。代表著作有《拓展新闻写作研究的思维空间》《中西新闻比较论》《经济新闻范文评析》等,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卿希泰(哲学家、宗教学家)

  2月17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0岁

  1928年1月生,四川三台县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中国道教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曾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其著作《中国道教思想史纲》,被称为“开拓性的著作”,《中国道教史》被认为“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的空白”,《中国道教思想史》被认为“是我国道教学术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吴文虎(新闻学家)

  4月6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1岁

  1936年4月生,上海人,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原主任,国内第一批开展传播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他主持创办广告学,开设《传播学概论》《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课程,为暨南大学学术的传承和新闻教育兴旺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著作有《传播学概论》《广告的符号世界》,主编《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家)

  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1948年7月生,北京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古籍整理、注释学和先秦儒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特别是古典文献专业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古籍的阐释》《孟子研究》及《楚辞集解》(点校本)等,主编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材《古典文献学基础》。

  

  孙国华(法学家)

  4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5年4月生,河北阳原人,著名法学家、杰出法学教育家,新中国法理学主要奠基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科的开创者,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科的创始人和博士点创建人、博士生导师。他为中国法学、中国法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为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代表性著作有《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等。

  

  厉以贤(教育理论家)

  4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1年4月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是国内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研究,特别是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异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论述,为创建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教育社会学引论》(合编)等。

  

  张公瑾(语言学家)

  4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3年10月生,浙江温州人。我国著名民族语言学家、民族古籍和文化学家,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研究重点是傣族语言与文化、少数民族古籍和语言学理论。代表著作有《傣族文化》《文化语言学发凡》《中国的傣族》(曼谷泰文版)、《傣历、公历、农历百年对照年历》等,主编《文化语言学教程》《民族古籍概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解》等。

  

  王富仁(现代文学研究家)

  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1941年7月生,山东高唐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曾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代表著作有《文化与文艺》《历史的沉思》《鲁迅论集》《现代作家新论》《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的文艺复兴》《王富仁自选集》等。

  

  吴家麟(法学家)

  5月3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1岁

  1926年6月生,福州人,新中国宪法学的重要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宪法学教育家、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宁夏大学教授,曾任宁夏大学校长。2012年9月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2015年10月被中国宪法学研究会授予“中国宪法学发展终身成就奖”。代表著作有《宪法基本知识》《法律逻辑学》《宪法学》等。

  

  柯杨(民俗学家)

  5月16日在兰州逝世,享年82岁

  1935年8月生,甘肃宁县人,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为中国民间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民间歌谣》,主编《西北民俗文献》《中国风俗故事集》,参与高校教材《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等的撰写。

  

  张柏然(翻译家)

  5月2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4岁

  1943年3月生,江苏武进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在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英汉双语词典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均有建树。代表著作有《译学卮言》《译学研究叩问录》《字林微言》等,主编《新时代英汉大词典》《译学论集》《译学新论》以及“译学新论丛书”等。《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开创了我国语料库辞书编纂的先河,影响深远。

  

  王克仲(语言学家)

  6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1938年生,黑龙江富锦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古代汉语研究室主任。代表著作有《文言浅说》《文言虚词浅释》《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古今词义辨析词典》《助语辞集注》《古汉语词类活用》等,在语言学界享有盛誉。

  

  张忠培(考古学家)

  7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代表著作有《元君庙仰韶墓地》《晋中考古》《中国北方考古文集》《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等。他的学术思想基于考古学又超乎考古学,代表了中国考古学前进的主流方向。

  

  金顺福(逻辑学家)

  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3年8月生,浙江岱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的研究,为丰富辩证逻辑内容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概念逻辑》《辩证逻辑》《科学思维的辩证模式》等。

  

  陈志达(考古学家)

  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27年7月生,浙江鄞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毕生致力于商周考古研究,1956年10月参加洛阳涧西发掘,自1958年开始参加安阳殷墟的发掘与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殷墟妇好墓》《殷墟玉器》《殷墟青铜器》《殷墟发掘报告》《安阳小屯》《安阳小屯殷代宫殿宗庙遗址探讨》《殷墟玉器的工艺考察》等。

  

  王献枢(法学家)

  8月7日在武昌逝世,享年86岁

  1931年3月生,广西合浦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理事等职。代表著作有《论海洋法中国家间的权利冲突》《海洋法中关于争端的解决程序》《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等,为我国国际法学、海商法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彭耀(宗教学家)

  9月1日在广西北海逝世,享年80岁

  1937年7月生,山西大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当代宗教研究,1991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代表著作有《社会主义与中国宗教》《当代我国宗教现状的估量与分析》《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社会转型期中国宗教的新趋向》《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断想》等。

  

  汪榕培(教育家、翻译家)

  9月11日在大连逝世,享年76岁

  1942年6月生于上海,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曾任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代表译著有《实用英语词汇学》《英译老子》《英译诗经》《英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英译牡丹亭》《吴歌精华》《昆曲精华》《苏剧精华》等。

  

  钱谷融(文艺理论家)

  9月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原名钱国荣,1919年9月生,江苏武进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代表著作有《论“文学是人学”》《文学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谈》等。2014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词评价他作为“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代大家”,“理论、评论、赏析皆有传世的独特建树”。

  

  陈其人(政治经济学家)

  10月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1924年生,广东新会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获得者,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代表著作有《资产阶级价值学说批判》《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布哈林经济思想》《殖民地经济分析史与当代殖民主义》《南北经济关系研究》和《世界经济发展研究》等。

  

  张序九(法学家)

  10月2日在重庆逝世,享年97岁

  1920年12月生,重庆长寿人,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经济法学的开拓者之一,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的奠基人,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讲义》《经济法教程》《经济法概论》等。代表著作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本质与作用》《论无效经济合同》等。2011年荣获 “西南政法大学特别贡献奖”。

  

  高莽(翻译家)

  10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26年10月生,哈尔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曾任《世界文学》主编。长期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外友好活动,同时兼顾文学与美术创作。2011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先后翻译出版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以及阿赫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俄苏文学家的作品。代表著作有《圣山行》《高贵的苦难》《久违了,莫斯科!》《妈妈的手》《域里域外》等。

  

  

  皮纯协(法学家)

  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28年2月生,湖南增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学科的奠基人,新中国行政法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立法项目和法律文件起草论证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行政法教程》《中国行政诉讼法教程》《宪法学》《国家公务员国际惯例》等。

  

  林甘泉(史学家)

  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1年10月生,福建石狮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等职。学术专长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秦汉史,曾参加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撰写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等。

  

  江枫(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原名吴云森,1929年7月生于上海,安徽歙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外语系暨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获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代表译著有《雪莱诗选》《狄金森诗选》《雪莱抒情诗全集》《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美国现代诗抄》《中国的战歌》《伊索寓言全集》《雪莱全集》等。

  

  韩延龙(法学家)

  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4年8月生,江苏徐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法律史学会顾问等职,2005年首批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代表著作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中国革命法制史》《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革命根据地法制史》《中国近代警察史》《关于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等。

  

  杨小石(英语教育家)

  11月1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1923年生,北京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译著有《王孙梦》《干旱的九月》等,并将《舞台姐妹》《哪吒闹海》《小花》《沙鸥》《孔雀公主》等国产影片译制成英文版,为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作出了贡献。由他录制的有声教材,成为众多英语学习者记忆中难忘的声音。

  

  萧灼基(经济学家)

  11月14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3年12月生,广东汕头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担任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界》杂志社社长等职。代表著作有《马克思传》《恩格斯传》《中国宏观经济纵论》《纵论股金》等,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荣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著作奖”、“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金三角奖’”等奖项。

  

  吴子敏(现代文学研究家)

  1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3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华文学通史》《论“七月”流派》《中国文学的新成就》《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七月〉、〈希望〉作品选》等。

  

  谭崇台(经济学家)

  12月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

  1920年6月生,四川成都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曾任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职。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代表著作有《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等,被誉为“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张椿年(史学家)

  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1年10月生,江苏溧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顾问等职。学术专长为世界历史、欧洲史。著有《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20世纪的历史巨变》《论巴黎公社的历史创举》等。

  

  范伯群(现代文学研究家)

  12月10日在苏州逝世,享年86岁

  1931年9月生,浙江湖州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86)》《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等,代表著作有《冰心评传》《郁达夫评传》《鲁迅小说新论》《中国市民大众文学百年回眸》等。

  

  杨敏如(古典文学研究家)

  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1916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淮安盱眙,已故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之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专攻古典文学方向,兼研俄罗斯文学。代表著作有《宋词百阕》《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红楼梦讲读》《李清照词浅论》《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词〈菩萨蛮〉、〈忆秦娥〉》等。

  

  屠岸(翻译家)

  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原名蒋壁厚,1923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1950年翻译出版我国第一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代表著作有《萱荫阁诗抄》《哑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霜降文存》等。代表译著有《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济慈诗选》等。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