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军: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加强学术研究 强化理论支撑 构建话语体系
2018年11月20日 08: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20日第1578期 作者:张耀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带一路”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世纪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项目建设、市场开拓、金融保障、民生援助等环节上下功夫,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也需要加强学术研究、理论支撑和话语体系建设,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学理支撑,把握前进航向。

  当前,“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阶段迈进,这为加强“一带一路”学理支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聚焦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纳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决议或成果文件。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279项成果中,绝大多数已经完成或转为常态工作。5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彰显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中国理念,国际理解和认同日益增多。

  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将由绘制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向精雕细琢的“工笔画”转变,需要更加注重细节,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这对加强“一带一路”学理支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作为“一带一路”首倡国家,在引导国际舆论,解读“一带一路”实践,推动“一带一路”学理支撑建设上应该把握先机,主动引领。目前看,“一带一路”学理建设尚不系统。有必要全面总结“一带一路”提出至今的实践经验,吸纳并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学者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深入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理支撑路径,从理论上回答“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等重大问题,为稳妥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思想动力。当前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加强学术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内容涉及面广,囊括传统、新兴、前沿、交叉等多个学科。要整合学术资源,突破学科界限,打造跨界平台,发挥集成优势,探索构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学术体系。依托国内外“丝路学”研究的丰富成果,将“一带一路”学术研究纳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总体框架进行构建,明确其学科定位、主体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工具等,深刻揭示“一带一路”理论渊源、发展规律、建设路径、战略步骤、外部条件等,形成兼具明晰概念、深厚学理、自洽逻辑、完备系统的“一带一路”学术体系。依托数字丝路建设,紧密关注信息时代发展前沿问题,深入研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远影响,发挥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效应,助力“一带一路”学术研究实现数字化发展。

  强化理论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我国根本利益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相结合的高度出发,加强“一带一路”理论支撑建设的科学谋划和总体设计,提高理论的指导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密切联系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求实际,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减贫、城镇化、产能合作、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球价值链构建等方面的理论内涵,加大对人口、能源资源、水和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注重将规律性、全局性和前沿性趋势总结提炼成为理论,上升成为系统学说,为“一带一路”实践提供学理指导。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力度,发扬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的现代意义和价值,通过理论化建构和比较分析研究,为“一带一路”理论支撑建设注入中华优秀文化要义和精神。要注意摆脱西方既有理论框架的约束,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理论成果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如全球治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中心—边缘理论、共生系统理论等,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理论支撑建设的有益补充。

  构建话语体系。“一带一路”话语传播要紧跟“一带一路”实践进程。立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断丰富和拓展“一带一路”话语的内涵和实质,在概念、范畴、命题等方面努力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具有原创性、标识性和中国主体性的核心话语,增强提出新理念、新理论和新倡议的能力,实现思想动力、理论魅力、影响实力的深度融合,体现学术创新性和理论说服力,提升与我国总体实力和推进“一带一路”努力相称的理论话语。加强“一带一路”话语综合传播能力建设,优化和完善舆论引导方式,发挥智库、新媒体等作用,多途径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侧重廓清误解和不实指责,在多元中主导,在多变中定向,为“一带一路”实践凝聚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理论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系统规划设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研究”(18VDL001)、2018年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北京文化‘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战略路径研究”(18JDZGA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