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2017年11月07日 08: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7日第1325期 作者:

  【编者按】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地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邓纯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很大成就,十月革命在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对中国革命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不断建立。社会主义也遭受过极大的挫折,苏东剧变使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迷,也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大的经验和教训。

  新中国成立后,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中共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体系,使得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增长到8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其次,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几十年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只有几十美元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美元再到2016年的8260美元,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32元。再次,综合国力极大增长。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人力资源、军事等诸方面均取得全面进步,国民受教育程度、公共医疗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供给水平也不断提高。最后,社会保持长期稳定。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人民参与管理自身事务的程度不断提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所有这些成绩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各族人民梦寐以求但没有取得的,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长期处于动乱的国家不可能实现的,也是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东欧国家等经济长期低迷、社会矛盾尖锐、综合国力下降的现状不可比拟的。就是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后,至今也无法走出经济低迷期。特别是在社会治理和他们所引以为豪的民主制度方面也出现了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思潮、难民问题、民族矛盾问题、政党恶斗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层出不穷。放眼全球,可以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以下因素密不可分的。首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起,我们就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改革开放后,当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改旗易帜、放弃社会主义时,我们仍然坚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排除各种干扰、抵制颠覆图谋,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其次,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基础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再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更加纯洁、更加坚强有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使科学社会主义展现了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坚持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唯有如此,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胡乐明:奋力谱写新征程壮丽篇章

  人类历史正处于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重大时刻”。数百年来,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渐次展开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无法摆脱危机的梦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乱象”,债务危机、难民冲突、“黑夜站立”、“脱欧”、“建墙”以及民粹主义泛滥、恐怖主义猖獗等诸种表现,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各类区域的各种矛盾已经难以通过治理实现强制化解,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和全球体系已经步入“混乱的告终时期”。一个人类社会新的历史时代正在开启。

  这个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社会主义的第一抹曙光出现在五百年前的历史地平线上,并在晚近一百多年以来冉冉升起为照耀全球的鲜红太阳。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和运动到现实的巨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国时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使“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新局面,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理论创新没有穷期,实践探索也没有止境。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奋力谱写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人类历史过程,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由扩展走向消亡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由萌芽走向发展的过程。但是,与资本主义凭借坚船重炮摧毁“一切万里长城”而奔走于世界各地不同,社会主义的全球发展是一个凭借自身优势而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世界各国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将使人类社会“成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姜辉:科学指导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不断增强理论自信,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地用这一崭新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将其作为理论指引、核心内容、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作为指导新实践、推动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增强理论自信,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我们党之所以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断胜利,就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形成不同历史时期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创新性,深刻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深刻认识并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增强理论自信,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这一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深刻领会其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并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我们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就要深刻领会精髓实质,全面掌握丰富内涵,结合实践融会贯通。

  增强理论自信,必须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伟大实践。“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增强理论自信的目的,就是把崭新的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将其贯彻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过程,贯彻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贯彻到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全过程,贯彻到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全过程,贯彻到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全过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程恩富:新时代要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的一致性。

  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必须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发展的方向、方式、动力等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和政策,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制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领悟其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领悟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并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必须深刻把握“四个伟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前进的方向,集中揭示了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揭示了新时代党的政治理念、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体现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谋划。

  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必须消除“四种危险”,通过“四种考验”,树立“四个意识”。我们要攻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通过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积极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自信和“政治定力”,才能在胜利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三个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保持理论自信和“前进定力”,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研究员)

  辛向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思想丰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政治智慧和理论自信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依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智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卓越的政治智慧,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不断顺应时代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推进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大无畏的精神凝聚全党的智慧,使全体党员的创造性理念转化为理论创新;以广泛的民主参与和协商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使人民群众的创新经验上升为思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自于亿万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性。我们的理论创新始终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这正是我们党的理论始终保持勃勃生机的最根本的动因。人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这是中国梦思想的现实基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提出的现实背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是我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现实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来自于我们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就是这种原创性的伟大贡献。这一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思想丰碑,这一思想使我们充满自信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上。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