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为全球治理变革贡献“金砖方案”
2017年09月19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19日第1295期 作者:本报记者 毛莉

  原题:为全球治理变革贡献“金砖方案”——访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

  金砖机制的诞生,是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演变的必然结果;金砖机制的发展,预示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经过10年发展,金砖国家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秩序变革、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

  迈入第二个“金色十年”,金砖国家作为全球治理变革进程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的角色更加令人期待。本期“学海观潮”对话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深入剖析全球治理变革中的金砖作用。

  金砖合作动力更加强劲

  《中国社会科学报》:金砖国家合作的动力问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存在显著异质性的五大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可以说没有现成理论加以指导,也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金砖机制为何在短短十年间就实现了从单纯经济概念到国际政治战略力量的历史性转变?

  王磊:我认为,新兴大国改变自身在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利地位的共同诉求,是金砖国家合作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的最主要原因。

  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中的突出现象。但金砖国家实力的大幅提升,并没能显著改变大多数金砖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边缘或次中心地位。因为现行国际体系是二战后全球权力分布的反映,其结构性变革具有一定滞后性,加之西方国家对推动国际体系变革的消极态度,金砖国家迫切需要通过联合自强的方式,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金砖机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驱动金砖机制发展的力量会发生改变?

  王磊:金砖机制目前已形成了以领导人年度会晤和非正式会晤为塔尖,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和20余个部级合作对话机制为塔身,以外交、经贸、财经、科教、人文、智库、地方等数十个领域工作组、专家组为塔基的合作架构。此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等多边机构也已投入运行。可以说,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金砖合作已完成了由一个投资概念向国际政治经济实体的巨变。

  不得不注意的是,虽然金砖合作成就斐然,但金砖国家在现行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以联合国及安理会为代表的全球政治安全体系、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全球金融体系等多边框架内,金砖国家推动改革仍面临着来自现行国际体系主导国的巨大阻力。

  尤其在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抬头的今天,金砖国家在现行国际体系内经过持续努力取得的成果也遭遇巨大挑战,这让金砖国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加强合作,才能实现自身发展和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正合理方向转变的目标。因此,驱动金砖合作的内部和外部动力没有消失。

  此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等多边合作机制日益完善,逐步具有了超越单独成员国的自身利益诉求和运行规则,成为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的新力量。相信随着越来越多金砖合作机制的成立,进入新十年的金砖合作的动力将更加强劲、多样、持久。

  走出参与和改革国际体系的新路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西方眼中的“他者”,金砖机制往往被贴上“反西方联盟”、“临时团组”等诸多标签。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客观全面看待金砖国家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关系?

  王磊:随着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上升,其未来发展方向更加引人关注。那种认为金砖机制要推翻现行国际体系,至少是要打造一个与之完全对抗的平行体系的观点,是非常武断和片面的。客观全面地看,金砖机制与现行国际体系之间呈现出一种“忠诚+呼吁+改革”的复杂互动关系,金砖国家既有对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和捍卫,又有对现行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总的来说,金砖国家作为现行国际体系内的重要成员,并不追求“另起炉灶”,而是希望通过新兴大国的集体努力,推动现行国际体系的结构充分反映变化了的实力对比,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顺应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上升的历史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安全、政治、金融、贸易等全球治理的诸多领域,金砖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诉求。这些诉求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何种新理念和新方案?

  王磊:作为新兴大国,金砖国家在合作中秉持的理念超越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金砖国家走出了一条参与和改革现行国际体系的新路。

  打造包容开放的共同体。虽然金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等不尽相同,各成员国对金砖合作也有不同的具体规划和利益诉求,但金砖国家能够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在全球治理中,金砖合作没有采取封闭的大国俱乐部模式,不追求政治和军事同盟,而是积极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打造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及南北合作的桥梁。金砖机制通过“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金砖+”等模式,既加强了金砖国家内部战略伙伴关系,又打造了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使自身发展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南南合作平台;同时,金砖国家在二十国集团、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全球主要多边机构内与发达国家开展合作与对话,发挥连通南北的桥梁作用。

  通过创设新机构提出新规则、践行新理念。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历史上首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倡导并成立的全球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各创始成员国均分股权,经平等协商进行决策,不追求主导权和一票否决权,明显有别于世界银行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彰显了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强的规则竞争意识和全球治理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金砖国家与现行国际体系互动关系的演进,给其他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变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王磊: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参与全球治理变革进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新兴经济体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要积极全面参与全球治理。金砖国家正是通过全面参与全球治理,适应和掌握了全球治理的规则体系,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受益群体之一。“孤立”只能带来封闭和倒退,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应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去。

  第二,注重规则制定权并提升议程设置能力。金砖国家已认识到规则制定权的重要性,正积极推动国际金融和贸易等领域国际制度规则和决策程序的改革,提出了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诉求的全球议程,改变了现行国际体系主导国设定全球主要议程的局面。这是推动现行国际体系朝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方向改革的最可行路径。

  第三,采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全球治理。金砖国家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加强协作、相互配合,不仅成立了金砖机制,还在不同领域推动成立了诸多合作机制,例如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基础四国”。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只有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集体方式表达共同诉求,才能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四,采取增量改革方式参与全球治理。金砖国家作为现行国际体系中实现群体性崛起的新兴大国,摈弃了激进主义方式,选择通过增量改革方式完善全球治理。其他新兴经济体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也应吸取历史上大国权力更迭引起战争的教训,推动现行国际体系内权力逐步扩散和转移,实现全球治理的渐进性改革。

  拓展参与全球治理新范畴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金砖合作进入新阶段,尤其在孤立主义、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金砖国家更需要协调立场,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同发声、共提方案。未来十年,哪些领域是金砖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重点方向?

  王磊:面向未来,厦门会晤指出了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方向,大大拓展了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范畴。

  在维护经济全球化方面,金砖国家展现了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姿态。《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重申了对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的支持。此外,虽然目前金砖国家推动自贸协定谈判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但通过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有利于推动金砖国家贸易投资大市场建设,为将来启动金砖国家自贸协定谈判打下基础,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动力。

  在深海与极地治理领域,金砖国家有巨大合作空间。通过深海探测、南北极探测与科研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有利于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新兴领域掌握话语权。金砖国家通过集体努力,能够推动落实《南极条约》,并且争取达成《北极条约》以及深海探测与开发领域的相关国际条约。

  在外空治理领域,金砖国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厦门会晤确定金砖国家优先考虑确保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重申外空非武器化的倡议。金砖国家支持以中国和俄罗斯提交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更新草案为基础,开始实质性工作。

  在网络治理领域,金砖国家都支持联合国在制定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方面发挥中心作用。金砖国家决定根据《金砖国家确保信息通信技术安全使用务实合作路线图》推进合作,以确保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稳定、有序、可获得、公平的信息通信技术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领域多为新兴公共领域,金砖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劣势并不明显,甚至可以通过合作互补形成相对局部优势,这为提升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提供了重要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报》:未来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金砖声音”,必须以更加稳固的机制建设作为支撑。进入新十年,金砖国家如何形成更有力的机制建设,以此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与发言权?

  王磊:加强机制建设、提高合作效能,是金砖国家自2016年果阿会晤以来力推的工作重点,也是金砖“中国年”的一大亮点。我认为,未来金砖机制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适时成立金砖国家常设秘书处。金砖国家机制建设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摸索出了各国协调沟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适时设立常设秘书处,有利于保障金砖合作走向实心化、系统化。常设秘书处的成立还利于在机制层面巩固金砖国家合作的认同度,增强共同体意识。

  第二,提升金砖合作机制的包容性与协调性。针对目前金砖框架内机制建设的“消化不良症”,应完善金砖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梳理整合各领域合作机制,让布局更加合理。同时,要加强金砖国家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合作机制下的协调与沟通,处理好金砖合作机制与次级合作机制间的关系,避免因协调不足引发冲突。

  第三,深化“金砖+”合作模式。“金砖+”模式既能加强金砖国家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联系,建设更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又能让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灵活形式参与到金砖合作中来,而不受限于金砖国家成员国的资格要求。“金砖+”模式的提出,表明金砖合作超越了扩员的简单模式,创新性丰富了金砖国家扩大的内涵,为提升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代表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中国方案引领金砖合作新航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金砖机制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也是塑造金砖合作第一个“金色十年”的战略力量。在金砖合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中国又承担起金砖国家主席国的重任,为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您认为厦门会晤在金砖合作进程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王磊:中国不仅是金砖合作起步阶段的倡议者,也是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推动者,更是开拓合作新局面的引领者。厦门会晤着眼长远,表达了中国全力推动金砖合作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立场,传达了中国愿意与各新兴大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分享自身成功发展经验的声音。

  第一,弘扬“金砖精神”,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厦门会晤推动金砖合作坚持走“结伴而不结盟”的道路,遵循各国平等原则,基于大国协调沟通和协商决策,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拓展金砖国家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提出的“金砖+”模式,加深了金砖国家和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有利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打造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

  第二,贡献“金砖方案”,规划未来合作重点。金砖“中国年”及厦门会晤,通过举办丰富多彩且切实有效的系列活动,与金砖各国进行充分政策沟通和立场协调,凝聚合作共识。从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全球治理、开展人文交流、推进机制建设等方面规划未来合作蓝图,使金砖合作更加实心化、系统化和机制化。例如,在中国的推动下,金砖合作从传统的经济、政治“双轨并进”,向经济、政治、人文“三轮驱动”转变,金砖合作架构因此变得更加全面平衡。

  第三,分享发展理念,交流治国理政经验。金砖国家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肩负共同的发展任务,面临相似的发展挑战。厦门会晤期间,与会各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分享发展理念、对接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五国的共同发展,也将惠及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

  总而言之,厦门会晤总结了金砖合作成功经验,并以全面宏观的战略规划和扎实有效的成果,明确了金砖机制前进方向,坚定了金砖合作信心,巩固了金砖国家团结。展望未来,金砖国家将围绕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捍卫人类文明多样性、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等主题,不断丰富伙伴关系内涵,推动金砖合作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