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国良:增强中国政治学研究原创性
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并提炼理论
2017年09月05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5日第1285期 作者:倪国良

  中国政治学在研究整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政治学研究原创性成果仍然相当匮乏,大量的研究工作还在沿袭百年来的范式转换的思路与方法。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个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政治发展成就巨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治实践的发展变化对中国政治学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政治实践需要新的研究方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治学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指向;另一方面,时代对政治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和学术流派。中国政治学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以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密切关注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践进程,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研究认识中国问题,重新审视和整理中国已有的思想与学术,从注重运用现有的中西方理论成果转向注重实证研究,从以研究学理知识为主转向以研究现实问题为主,更多地采用实证性与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中发现规律,提炼理论,形成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原创性。

  也就是说,创新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学的方法论应转向与以往相反的路径,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对中外政治运行与治理实践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概括,提炼出存在于政治实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知识体系,即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操作方式与规则。在此基础上,再经过长期观察分析与比较,逐步提炼出更具普遍意义和系统性的、认识中国特色政治实践规律性的新理论。这其中,坚持政治实践中的问题导向是创新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和立足点。当今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聚焦点,就是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从国家治理层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开创性的大课题。国家治理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是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应当关注的最核心的议题。政治学方法论也是为这一核心议题服务的。

  方法论是一个体系,有其内在的要素、结构和运行机制,各构成要素具有相互影响的组合关系。创新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主要的两项内容就是思想方法与基本研究方法的探索。

  思想方法的创新,首先是应当更注重政治思想和实践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其次是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政治实践的整体以及性质的分析综合,以把握研究对象的政治实践的社会效果;定量研究是通过对政治实践表现出的一些量的关系的整理和分析,寻找政治实践规律。定性和定量的统一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对定量研究进行归类综合,找岀规律性的结论就是更高层次上的定性研究。再次是动态与静态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动态研究就是把中国特色政治实践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去开展研究,既要看到原有的基础,又要看到目前的状况,更要看到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但强调动态研究并不意味着轻视静态研究,离开相对静止,运动就找不到自己的规则和衡量自己的尺度。

  创新政治学方法论,还需要借助比较研究这一基本研究方法来丰富研究对象,充实研究内容。政治实践活动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进程慢等基本属性。为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在基本研究方法上创新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比较研究的方法是从多个政治实体中选择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在同一时空中增加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使研究者观察到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国家所展现的不同类型的政治现象。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政治学研究对象稀少的问题,同时通过比较研究获得更多和更为深入的认识成果。其价值在于从不同观察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中获得认识成果,通过辨析不同对象间的差异性发现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归纳政治现象的相似性寻找规律性。通过不同研究对象之间差异性的比较研究,可以引导研究者发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确认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与核心问题;通过关注不同阶段不同政体中反复出现的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进而认识反复出现的政治事务之间的关联性,深入分析认识政治事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发现和预见政治活动的发展演变趋势。

  (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