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侨日报》与美国华侨文学的发轫
2020年07月27日 08: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7日总第1975期 作者:李亚萍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美国华侨通过文艺创作宣传抗战,华文报纸的文艺副刊及文艺刊物发展迅速,由此形成美国华文文学发展的第一波高潮,而其中《美洲华侨日报》对美国华侨文学的培育尤为突出。《美洲华侨日报》于1940年7月8日在纽约创刊,直到1989年7月29日停刊,是美国华侨社会中历史悠久、影响极大的一份华文报纸。

  为促进美国华侨文艺的发展,《美洲华侨日报》开辟文艺副刊“新生”,固定在每日的第6版。“‘新生’的目的,本来是想别开生面,以这里面些微的篇幅,献给华侨读者诸君,拿来做感情与智识的沟通所,做练习写作的园地,做反映我们日常生活的镜子。”(老梅《给读者诸君》,《美洲华侨日报〈新生〉副刊》,1940年8月1日第6版)“新生”对美国华侨文艺的培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引进国内外文学资源;鼓励华侨写作;激发对美国华侨文艺理论的探讨。

  1940—1950年,“新生”广泛介绍国内外文学资源,为华侨提供文化食粮,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年间,“新生”转载中国作家的各类文章共300余篇,这些文章从理论和创作两个层面为美国华侨文艺提供了真切而生动的学习模板。杂文是“新生”副刊极力推荐的文体形式,每年的“鲁迅纪念专辑”中谈及最多的也是学习其杂文的战斗性,以服务抗战形势的需要。“新生”转载的这些杂文大多语言犀利、讽刺辛辣。茅盾的《释“谣”》《“古”与“今”》《事实是最无情的》及郭沫若的《断想四章》《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苦》《坚定人民的立场》《谁领导了抗战和北伐》等,都体现了上述特征。小说、散文类作品则主要展现战时的社会面貌,表现抗战时期烽火遍地的景象或展现普通百姓的战时生活。如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夜》、夏衍的《走险记》、茅盾的《如是我见我闻》等。

  “新生”也推出诸多作家的文艺认识论文章,为美国华侨文艺的创作走向提供方向上的指引。丁玲的《作家与大众》《创作中的几条意见》、郭沫若的《人民的文艺》《向人民大众学习》、茅盾的《大众化与利用旧形式》《今日的文艺》等,都强调作家要为大众说话,要“深入社会,面向未来,表现人民的喜怒爱憎,说出人民心坎里的话语”(茅盾《今日的文艺》,《美洲华侨日报〈新生〉副刊》,1945年10月25日第6版)。“新生”同时以作家创作谈及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性的文章,向读者普及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如叶以群的《关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介绍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通过茅盾《我写小说的经验》、丁玲《我的创作经验》、巴金《我怎么写成两个“三部曲”?》及何其芳《谈写诗》等介绍具体写作经验。

  此外,“新生”通过刊登外国文学作品来丰富华侨的文学视野。首先是直接译介外国反战文学佳作,如肖洛霍夫的《顿河的声音》、爱伦堡的《墨索里尼的黑衫军》《德国法西斯群魔群像》《鲜花将再开放在哥美尔》、莱蒙托夫的《被俘的战士》等。其次是设立“新书介绍”和“电影介绍”两个栏目,不定期以书评与影评的形式向“新生”的读者介绍新书和电影,如赛珍珠的《龙种》、电影《俄罗斯的故事》《钟为伊鸣》《英勇的斯大林格勒》等。这些新书与电影也以展示二战时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为主要内容,其中苏联的书籍和电影所占比例较大,可见“新生”在文艺选择上的倾向性。

  作为华侨文艺的主要倡导者,“新生”的编辑梅参天(老梅)提出“华侨大众文艺”就是要表现华侨的真实生活这一理念,应“以华侨生活为本位,以华侨社会做背景,用报告文学式的或用小说体裁技术,作更细致,更曲折,更繁复的描写的作品”(老梅《华侨大众文艺》,《美洲华侨日报〈新生〉副刊》,1940年7月17日第6版)。之后,老梅在《提供一点写作的意见》中强调,华侨的创作应“多写眼前的最真实的问题,和你所做熟悉的事象”(《美洲华侨日报〈新生〉副刊》,1942年7月20日第6版)。老梅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引领华侨青年,开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专栏,发表《生活的片段》《街头散记》等系列描写华侨在美谋生的写实记录,倡导身边的人都拿起笔写自己的生活实录。

  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华侨文艺以直面现实、积极改进的现实主义文学理念,密切关注美国华人的生存状况,从最初的学习模仿逐渐走向自我探索和实践。可以说,美国华侨文艺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与《美洲华侨日报》的培育密不可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华文报刊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1937—1949)”(16BZW1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