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路径探究
2022年01月21日 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21日第2335期 作者:王金铨 何泊稼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中国逐渐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打破中西交流的文化壁垒,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局面,对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传播环境现状

  “西强我弱”传播格局有待打破。欧美国家借助其国际话语控制权,通过多元传播渠道,输出西方价值观,影响世界各地受众的观念以及价值观,构建了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具有前瞻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渐次实施,我国国际传播初见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西强我弱”国际传播格局仍然存在,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这一格局亟须打破。

  “互联网+”传播渠道有待拓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也成为国际传播发展的主阵地。新兴媒体对于某种特定的信息具有极强的宣传作用,而这种信息宣传能力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信息爆炸、技术发达的时代背景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是,国际传播并未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在我国某些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仍在坚持原有的宣传模式,未能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作用。例如,在推动中国大运河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未充分发挥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有关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外文宣传与报道数量较少。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对新兴媒体的运用情况并不乐观,受众在新媒体平台接收到有关中国文化的体量有限。

  “走出去”传播内容有待优化。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以国际上听得懂、能接受、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内容传播。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传播难、理解难等问题。近年来,以《三国演义》《康熙王朝》等为代表的古装影视作品在海外收获好评。但是,这些以封建王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在对外传播的同时也受到一些西方观众的误解。此外,由于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走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也导致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误解。

  概言之,我国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未能有效发挥这一优势,传播内容质量有待提高,仍需对其进行凝练、优化、升华。

  国际传播提升路径

  培养外宣人才。“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长期存在,而外宣人才培养是突破这一格局的重要因素。我国亟须培养一大批深入了解我国国情、熟练掌握各种专业外宣技能、具有良好跨文化素养的专业人才,以优秀外宣人才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破西方国家对国际传播的垄断,扩大我国国际影响。

  首先,树立“外语+”“互联网+”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外语很好地发挥了语言“桥梁”的作用。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应以外语能力培养为基石,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外语能力与专业技能的人才。其次,培养跨文化交际素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学生日常课程安排与实践过程中,注重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外语表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最终引导学生内化为自身的跨文化素养。最后,建立对外传播人才智库。推动设立高水平对外传播研究机构,加大资源投入,强化研究力量,发挥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智力优势,利用专家智囊团的指导作用,加速智库成果转化,凝聚国际共识,培养高层次外宣人才。

  融合多维发展。构建广覆盖、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格局,对于展示中国风范、中国形象、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仅需要对文化内核进行优化,同时也需对外在展现形式进行创新,使我国国际传播形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而扩大国际影响力。

  对外传播可以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数字博物馆群、开展线上文化艺术展等,从而改善目前以静态图片、文字为主要展示手段的对外传播现状。近几年,随着新兴娱乐方式的出现,以往“扁平化、低互动”的传统媒体形式已经难以激发大众兴趣,沉浸式交互体验已发展成为一种风潮。亦可通过场景营造,配合全息投影、AR和VR等科技手段,将历史文献、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以贴合甚至超出用户生活体验的故事性方式,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作为输出途径,充分唤起海外民众的兴趣,令其多感受地沉浸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

  优化传播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故事应展现中国风貌。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需防止一味迎合西方价值观,传播内容应当基于中国国情,正确地向世界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此外,赋予中华优秀文化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凝聚国际共识,选取海内外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关注国际视角,有效调整,激发国外受众对我国文化的情感共鸣,提高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话语权,是我国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同时有效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向全世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