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清 唐永亮: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方向
2019年04月26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26日第1682期 作者:周国清 唐永亮

  媒体融合是传媒业发展的顺势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可以说,全媒体是当下媒体融合的整体走势和基本取向,其根源在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打破了现有媒体间的界限,其未来发展要依循媒体融合总规律,顺应时代脉搏,朝着一体化、全媒体方向发展;应依托新技术精耕细作,进一步夯实基础,构建平台,壮大用户,提升核心传播力,不断向新的高度推进;运用新思维打造传播精品,把握话语权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促进媒体机构联合、资源整合与跨界配合,推动融合媒体走向世界。

  打造一体化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当下的媒体融合存在信息交叉、技术叠加、内容搬运等问题,难于适应受众、舆论、社情等方面的新要求。因此,有效联合媒体机构,促进一体化发展是媒介融合的基本发展方向。

  首先是平台渠道联合。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不仅要发挥传统媒体优质的采编特色,同时要展现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追求媒体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把握共性,通过共建数据库、组织多媒体参与、统筹信息资源等形成一体化、规模化生产;通过再造平台、优化路径、优化配置、二次加工资源等实现多样化生产;通过多种媒体对接、多元渠道分发、各类方式革新等完善流程、实现精准传播。

  其次是专业人才联合。全媒体专业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后备军。专业型、全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建设媒体融合专业化团队势在必行。各大媒体要积极培养、引进人才,着力优化工作环境,长期开展技能培训,坚持鼓励技术研发,推动传媒人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型。

  最后是内容生产联合。内容生产和平台新造是媒体机构联合的重点,媒体融合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多种平台渠道实现信息生产的聚合,借助各种移动平台和传播渠道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分发。“中央厨房”就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目标,促进了新闻生产的全方位覆盖。同时,国内媒体还要加强与海外知名新型媒体的合作,组建国际化媒体公司,借助海外媒体本土化的特点,实现内外资源共享;另外,要善于借助国外社交网络平台的传播力,搭建沟通平台。在新的媒体融合生态下,媒体机构积极寻求业内联合发展,形成融合发展合力与动力,是媒体融合走向深入的重要方向。

  形成多样立体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是媒体融合的一项重要任务,资源整合既是促进媒体融合向好发展的动力,也是助推多样立体话语体系形成的创新力。

  资源整合首先在于话语内容的有机整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无论是本土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作为耳目喉舌的媒体都至关重要,必须增强其引导力和影响力,而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传播什么的问题,即传播内容。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时刻保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中心地位,积极开辟创新性、特色化、品牌化专栏,诠释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做到内外传播内容的融合统一,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

  其次在于话语表述形式的无痕整合。智能时代,传播对象的分众化、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单一的由上至下的传播模式已渐行渐远,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成为不争事实。因此,媒体融合发展要牢牢把住受众需求的脉搏,用多样化的话语表述形式传递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标志性元素。具体而言,媒体融合在形式上要仔细打磨、抓住用户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关注用户的注意力;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搭建各种数据聚合平台,不断研究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述形式,积极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以分众化的方式精准传递信息;注重与用户构建相互信任体系,同时精心搭建数字营销后台,建立用户自由交流平台,让融合平台既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场所,也成为用户体验的场所,提高用户的参与感、体验感,真正留住受众、吸引受众。

  最后在于话语传播方式的整合。话语内容和表述形式是根本,传播效果是关键,如何用好新媒体、融媒体成为话语传播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积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创新话语传播方式,追求最优最美的传播效果。尤其是主流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运用技术破除传播障碍,顺应可视化、场景化、移动化传播趋势,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全方位传播。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跨界配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助推剂。媒体行业既要服务社会又要谋求发展,需要媒体行业积极谋求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实现交叉式融合发展,可以缓解媒体机构本身的经费压力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借助资源优势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壮大产业源,延长产业链,构建新型盈利模式,推进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

  构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需要借力新兴技术,技术共享、技术赋能、技术驱动和技术催化,离开技术谈媒体融合发展就脱离了现实,因为借力技术是媒体融合走向世界竞争舞台的一张门票。在当下,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变了媒介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格局,从“快笔小新”到“媒体大脑”,到“AI合成主播”再到“媒体创意工厂”;从渠道融合、平台融合到产品融合、人机融合;从传统媒体自我更新换代、提质改造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天成合一,都是凭借技术的革新与支撑推动媒体融合的升级与进化,从而极大地变革了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传播效果,充分展示了媒体技术融合具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因此,媒体融合要适应这样的趋势,就要求媒体运用数据库检索、算法技术、移动直播平台、云计算等技术,构建资源共享矩阵,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构建全媒体云平台,实现不同媒体在同一平台上采、写、编、制、播的目标,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借助VR、AR、H5、AI、短视频等技术,创新媒体内容的生产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媒体产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运用移动社交平台紧跟时代潮流、追踪时代热点,加强舆论引导力;区块链、5G网络等新技术给媒体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空间,综合分析其优劣,将其引入媒体产品的生产、传播、销售等环节。除此之外,要提高科创能力,自主自觉开发核心技术,通过创新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在内容、形式、方法上的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媒体融合,构建媒体未来融合发展蓝图。

  总而言之,媒体融合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是不可阻挡的媒介发展潮流。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形成除了要借力新技术,更需要我们真干实干,也需要国家提供政策,需要媒体、职业媒体人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媒体要在激烈的融合环境中生存,就必须适应新的融合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媒体融合蓝图、构建媒体大融合的媒体生态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8A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