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伟:中华文化立场的历史逻辑和科学内涵
2019年01月25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25日第1624期 作者:任晓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为我们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对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概念的强调,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立场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对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概念的突出和强调,表明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过程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意味着我们对中华文化及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和实践高度。

  如何科学对待中华文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里所说的“珍贵的遗产”指的就是中华文化的遗产。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发展好这份遗产,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真正扎下根来。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共产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对待自己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联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发扬光大”。这是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对待中华文化问题上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奠定了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是与致力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要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的,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地辩证地认识中华文化,又在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真正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长期以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我们愈益深刻和自觉地认识到中华文化对国家发展和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文化的力量深刻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华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党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应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发挥中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精神作用和力量,从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中华文化立场的科学内涵

  从哲学上说,立场是指认识事物时最根本性的依据和出发点,是渗透和贯穿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观点所包含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倾向。比如,人们常说的阶级立场,就是指把阶级观点明确地作为分析问题和形成认识观点的根本性依据,并在认识中努力去反映这一阶级观点的自觉性。中华文化立场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认识中华文化,指明了认识和对待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性依据和原则性态度。归结起来,中华文化立场就是指对待中华文化的基本态度。中华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历史上积淀形成的哲学思想、文化遗产、制度文教和治国理政经验等的总称。这些文化经过我们的努力发掘和科学改造,去粗存精,呈现出强烈的人民性、革命性和时代性,并蕴含着深厚的人类价值,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也推动着我们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不断走向深入。作为对待中华文化的一种基本态度,中华文化立场首先是一种文化自觉,离开了中华文化的复兴是谈不上中华民族的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其次,中华文化立场也是一种价值,即在新时代我们党应担负的重要责任之一是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使其在推动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时代功用。现实地看,中华文化立场是指把中华文化问题作为观察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方法。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积极地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表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是整个国家战略布局和战略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把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并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为人类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重视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一方面,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统一起来,通过与中华文化的碰撞、交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牢牢扎下根基。如果离开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土壤,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在中国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好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更好促进其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中华文化立场的统一,既使中华文化的发展获得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力支撑,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深厚的文化滋养,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客观上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则必然会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铸就新的辉煌。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