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深化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认识
2019年01月25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25日第1624期 作者:李明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通常认为,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虽然这种认识并不错,但是没有真正全面、深刻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对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认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文化强国,是充分发挥文化重要作用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人们经常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来表明文化的作用,在这里文化好比经济发展的配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重要作用的发挥。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文化来凝魂聚力,我们提出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就是要让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人类文明史充分表明,任何真正意义的强国,都具有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可能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爱戴,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客观上需要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发展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既是现实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所赋予我们的须臾不可懈怠的文化使命。

  精神文化生活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建设文化强国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尤其是对文化需要的层次更高、内容更广,更加渴望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具备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在文化需要的量与质上的快速提升,可以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步伐,并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世界文化思潮激荡、文化竞争激烈,建设文化强国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文化安全是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文化安全也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客观需要。当前,一些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依然较大。它们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诋毁马克思主义、破坏人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大众文化兴盛、新媒体勃兴容易导致人们热衷于个人消费、追求娱乐,放松了对西方文化入侵、蚕食、渗透的警惕,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增强价值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切实捍卫我国的文化尊严,坚决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深化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认识,不仅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而且要对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深入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高度契合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强国建设成效。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精神、积极有为精神加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纵观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不难发现,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有机融合起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需要以历久弥坚的态度站牢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对中华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科学多样、富有活力的方式方法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贯彻落实到建设文化强国的实际行动中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才有坚强“实体”支撑,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才牢。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重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当前,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来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不断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着力夯实文化强国的产业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展现国家风采、人民风貌、时代风尚;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优化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拓展对外话语传播渠道,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引领时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促进文化创新。文化强国所拥有的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引领力、辐射力,终究源自其持久的文化创新力。缺乏文化创新力,就不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国。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创新意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以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文化创新成果,彰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期特别策划小组:研究室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