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民:勇做新时代的“举旗人”、新文化的“倡导者”、新风尚的“示范者”
2019年01月04日 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4日第1609期 作者:崔建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蓬勃进取、积极向上成为时代主旋律,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成为社会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但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深层矛盾不断凸显,各种利益相互交织,不同观念互相碰撞,出现一些人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道德品行没有底线等现象。

  有人认为,道德缺失是许多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过渡性难题。美国历史上也经历了几次道德危机时期,在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家们还被当成“自私、贪婪、欺诈”的代名词。还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引入,使商品的等价交换原则延伸到了精神领域,破坏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

  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优越性不仅要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上,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上,更应该体现在反映国家综合实力、人民综合素养的精神文明上。当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让世界瞩目之时,如何抢占道德制高点,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应对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的挑战,是我们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宣传思想战线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勇作新时代的“举旗人”、新文化的“倡导者”、新风尚的“示范者”,推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第一,要做新时代的“举旗人”。旗帜指引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方向,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开始,就自觉而笃定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那些特殊年代,一批又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国家的事业,用义无反顾的热忱和矢志不渝的信念,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旗帜,让真理释放光芒、用真理凝聚力量。当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历史站位、宏阔的战略眼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做新时代的“举旗人”,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不断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焕发出强烈的人民立场,喷涌出不竭的实践智慧。

  第二,要做新文化的“倡导者”。“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知识分子历来是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传承者、传播者,在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启发国民冲破封建思想束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率先在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突破僵化教条、突破思想禁锢,为推动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思想准备。当前,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矛盾,我们更加需要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勇做新文化的“倡导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第三,要做新风尚的“示范者”。社会风尚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的外在表现。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是社会道义的维护者,社会风气的引领者。“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表述的就是知识分子用“笔”来发挥道德判断和道德引领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是讲做大学问,不仅要自己修德,还要让全社会“明德”。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知识分子作为有文化、有修养、有觉悟的高尚人,其言行对社会有更强的影响力、感染力。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识分子要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号召,一方面要通过潜心治学,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刻的学理解读、正确的价值阐释,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人事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