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升:多姿多彩的新疆语言文化景观
2018年11月23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23日第1581期 作者:谢旭升

  新疆是我国历史上文明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它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自古就是亚欧大陆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的中心。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新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不同的文化类型。

  新疆地区山川风貌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人杰地灵。作为我国通往中亚、西南亚、欧洲和非洲的陆上通道,自古代,这里就是我国的西北屏障。新疆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如季羡林所言,新疆是世界上唯一的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之地。这种文化如同新疆多样性的地貌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化景观。这种文化是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中国地域文化之一。这种文化是多源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多种文化类型并列的复合型文化。新疆文化基本类型是绿洲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屯垦文化、宗教文化和城市文化。所有这些文化类型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和多维互动的关系,从而形成了既有融合性又各具特色的文化模式。

  新疆地区的语言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翻译文化。其翻译从语种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少数民族语言互译,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互译,汉语与外语互译、民族语与外语互译。在新疆,汉文化在长期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中,出现了汉语的变异——新疆汉话或称新疆杂话。在南疆地区,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不仅发音维吾尔语化,而且一些语法规则也与当地语言习惯相适应。如:哪里去呢?来啥,来啥。你黑肚子一个。洋刚子们带着巴郎子,坐着毛驴车赶巴扎尔去了……这一带有浓浓维吾尔族生活色彩的句子,内地人不经注释很难明白,而在新疆却家喻户晓。还有一些词汇已经进入当地汉语常用词汇,被当地的汉族人所认识和使用。例如:阿肯(哈萨克族)、包糟(柯尔克孜族)、准噶尔(蒙古族)、拉条子、炒面、抓饭、馕、达瓦孜、喀瓦甫、巴旦木、坎儿井、坎土曼、恰玛古、爱特莱斯、麻扎尔、乃玛子等。新疆的汉族人不仅在话语上有地方特性,而且在饮食上更是有别于内地汉族人,他们像当地少数民族一样喜欢吃新疆饭。

  新疆少数民族借用汉语词语语源流长。自秦汉以来,西域和中原地区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域诸民族与汉民族互相交际、频繁往来,借入了许多汉语词汇,从而丰富了少数民族语言语汇,如维吾尔语,成为以丰富的汉语借词为词汇学特征的语言。例如,衙门、元宝、亭子、道台等,均借自汉语。现代维吾尔语引入的汉语词汇更多。

  新疆文化呈现出融合但不同化的面貌,国民身份与民族特性共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具有鲜明的特征。新疆是民族语言使用最多的地区。为了处理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的翻译问题,不仅自治区设立语委会,而且还设有全国唯一一家省级翻译局。

  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80多种语言分属世界十大语系中的五大类,而新疆居住民族所使用的近30种语言则包括了其中的三大类,即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和印欧语系。所以,无论是当地的《新疆日报》还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都有数量较多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人才。每个民族都有明显的民族个性,这表现在文学作品、民族图案、音乐和工艺品纹饰以及建筑风格上。这些表现民族个性的媒介,既体现出文化融合的特征,又凸显出民族特殊性。不同文化形态之间通过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相互影响及相互促进,达到相济相调、相得益彰的积极结果。

  新疆地名像人名一样既体现民族情感,又体现了对特定群体贡献的承认和颂扬。新疆地名的多元特性恰好说明各民族共同创造新疆历史的事实。地名也是各民族长期休戚与共、共同建设新疆的丰碑。新疆地名的多样化反映出民族的杂居和文化的融合。在新疆的许多城市里,主要大街以汉语命名,体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保留部分街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显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尊重。例如在维吾尔文化浓郁的喀什,主要大街有人民路、东湖路、解放路、胜利路、文化路等,而支干街道均为维吾尔地名,像雅瓦格路、吾斯塘布依路、恰斯路和其尼瓦克路等。

  人们美好记忆中的大漠驼舟、长河落日、戈壁雪山已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由于新疆少数民族与中亚五国民族语言和文化习俗的相近性和亲缘性,众多民族文化与亚欧文化融合交流,使其闪烁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蓝天白云,洁白的羊群;雪峰冰川,辽阔的草原;松林小溪,毡房骏马;优美动听的旋律;热情奔放的民族歌舞;美丽、善良、勤劳的各族姑娘;淳朴、勇敢、智慧的各族小伙,勾勒出一幅幅壮丽的西域风情画。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每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草原丝绸之路与绿洲丝绸之路留有西域特色的古代文化,《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玛纳斯》《江格尔》等是新疆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各族人民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现实生活又是一曲曲颂不尽的现代文化赞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载体。

  新疆语言文化景观是新疆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文化现象,是新疆独有的一笔文化财富。文化代表着城市的精神,蕴含着地域的灵魂。千年前的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就已开通,开创了亚欧文化交融的辉煌时代。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的互相交流与渗透,给新疆文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新疆独特的民族文化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独秀艳放,美不胜收。十二木卡姆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洛宾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唱全球,艺术家黄胄画出的人物、毛驴、骆驼,画家叶浅予描绘的民族人物已成为世界文化瑰宝,使世人更多了解到新疆的无穷魅力。这些语言文化景观是新疆文化的重要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