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宽:加强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
2018年09月14日 09: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4日第1537期 作者:黄德宽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语言学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勾勒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首次为中国语言学史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资料图片

  加强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推进语言学学科发展,更好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化的突飞猛进,语言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日益突出,语言学学科本身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教育界和语言学界呼应时代需求,努力推进从学科布局上为语言学的发展开拓外部空间;同时,我国语言学自身理论体系的建设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的关注。

  语言学是在研究人类不同语言现象的实践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关于不同语言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认识。一般说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不同语言的研究具有普适性。但由于人类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语言在体现共性的同时,又会因为文化的、历史的乃至种族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具有某些独特性。语言学家在研究某种语言时,既要遵循人类语言的基本规律,更要关注其所属类型及其特殊规律。实际上,任何一位语言学者所能熟知的语言与整个人类的语言相比都是极为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学家及其所建构的理论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甚至局限性。

  我国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理论体系,应该是以汉语言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系统化、科学化知识体系。我国语言学历史悠久,成果积累丰厚,但传统语言学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理论体系的建设是其“短板”。直到近代,伴随着西学东渐,才有学者开始考虑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问题。语言学史家大都以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的问世,作为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理论建设的开端,但这部书是西方语言学影响下的产物。此后,经过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我国现代语言学研究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基本上还是模仿、追随西方。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我国语言学应该摆脱长期以来对西方语言学的亦步亦趋,倡导探索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语言学。有些学者还立足于汉语言文字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设想和新说。对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而言,这些意见和新说都颇有启迪意义。

  我们认为,加强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全面反思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总结我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经验,并以此作为建构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起点。在反思百余年来我国语言学在学习、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历史的同时,要努力建构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体系,为世界语言学的发展贡献中国学者的智慧。

  二是要客观对待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传统,弘扬传统语言学的精华,为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发掘宝贵资源。在西方语言学盛行的大背景下,传统语言学有些方面受其影响实现了现代转型,取得了重要进步。但长期以来漠视和否定传统语言学的总体倾向,使得对传统语言学成果的发掘、继承和发扬工作开展得很不够,能充分利用传统语言学成果并进行理论探索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中国传统语言学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萌芽,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以文字、音韵和训诂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构架,这些领域积淀了历代学者研究汉语言文字的丰硕成果和独具特色的语言学思想。对传统语言学形成的原因、历史、成就和有价值的语言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扬,可以为建构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提供宝贵的资源。

  三是要立足汉语汉字的实际,在与世界语言文字的比较中,更科学地揭示汉语言文字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夯实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任何语言学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某些语言现象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性,除一些基本原理外,还不能说某种语言学理论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西方语言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汉字和汉语,早期西方语言学者的认识有限,也较少纳入其研究范围。即便是以汉学家著称的一些西方语言学家,对汉语言文字的认识大多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对汉语言文字研究而言,西方语言学理论并非都是金科玉律,有些看法很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西方语言学家对汉字的意见和观点,对我国语文生活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语言学界抛弃以文字为研究中心的传统,代之以语法研究为中心,彻底改变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立足汉语汉字实际,有学者提出“字本位”等理论,重新将汉字问题纳入语言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视野,是值得肯定的尝试。汉字问题是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持续使用的自源古典文字体系,而且经历漫长历史发展和沿革的汉字系统极为复杂,对汉字与汉语关系的深入揭示,直接关系到对汉语言文字的规律性认识。在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必须客观描述汉字的历史沿革,准确揭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并确立汉字在理论体系建构中应有的地位。只有这样的语言学理论体系才是合乎汉语言文字实际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的理论体系才有可能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真正有所贡献。

  四是要面对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语言文字问题,更好推进语言学研究与现实需求的结合,这是建构我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动力所在。现代化建设对语言学的发展已提出了多方面的需求,语言学适应这些需求也推进了自身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语言技术、语言工程等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同时提出了许多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为语言学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但是,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总体水平与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这种现状亟待改变。因此,将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推进到更高水平,也是我国语言学学科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语言学界应该增强理论自信,立足汉语言文字的实际,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出发,与西方语言学界开展广泛的对话和交流,努力在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有所建树,为世界语言科学的发展作出中国学者的贡献。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