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凯:继承发展文艺的“人民性”
2018年05月11日 07: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1日第1448期 作者:李继凯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存在着悠久的关怀百姓疾苦的文艺传统,如《诗经》所蕴含的“敬天保民”等思想就早已转化为忧国忧民的叙事及抒情话语,建构了中国文学中歌诗及民间歌谣唱叙民众喜怒哀乐的文艺传统。这种人文传统在20世纪中国得到进一步强化发展,伴随着人民群众的政治追求与文化期待,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民文艺”思想得以确立。在新时代,高扬文艺的“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文艺的“人民性”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文艺的“人民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对该主题思想的阐述,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陕甘宁文艺及文艺思想对“人民性”的继承和彰显。陕甘宁边区时期,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但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个新社会,也创造了相当丰富的文化文本及文学文本,并由此为后世提供了值得进一步搜集整理的陕甘宁文艺文献的丰富史料。陕甘宁边区本地和外来各种文化的交织与磨合,也契合了“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时代发展趋势,其中的“枪杆子”和“笔杆子”紧密结合,知识者和民众紧密结合,典籍文化和民间文化紧密结合,共同建构了陕甘宁根据地旨在解放人民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而这种真正的注重解放人民的“根据地”文艺,无疑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人民性。因此,在陕甘宁文艺文献包括各类作品中,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蕴含了鲜明的“人民性”,并由此建构了人民文艺的价值体系,也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

  在陕甘宁边区诞生的人民文艺,具有鲜活生命力和重要影响力。当年,置身于陕甘宁边区的绝大多数本地人和外来人,都在“革命化”或“人民化”的过程中创造着新的人民文化,也体会到了精神文化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新鲜,真切品尝到了大规模创造人民文化及新文艺的快乐。在这样的文化创造追求中,边区文艺工作者注重对陕甘宁本土的文化、文艺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国文艺史上创造出了别开生面的新文艺、新气象。他们将民间文化、文艺纳入主流文艺亦即人民文艺之中——人民生活、人民文化成为书写和表达的对象,由此为受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而尽情歌唱,为工农兵的尽职尽责而倾情书写,便成为陕甘宁文艺及其标志性文艺亦即延安文艺“最人民”“最主流”的创作取向。

  正是由于具有丰厚的文化、文艺积累和长期的思考,且有陕甘宁不同区域、不同样态的文艺流脉作为比照和思考的对象,才会孕育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样的人民文论经典。《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人民本位文学观,从创作、接受和批评等各个环节上对“文艺为什么人”这一问题进行了整体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将文艺人民性的理论和实践真正“中国化”的成果。

  其次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对“人民性”的继承和彰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当代文学艺术工作随之全面开启了与改革开放同步的新时期,并显示出了超越文艺本位的宏通的理论视野和文化视野。这种理论视野和文化视野在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得到了进一步阐发和彰显,建构了文艺创世、强化自信的文化理想特征。这不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全面地阐述了文化繁荣、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领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且更为有力地确认并深入阐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核心问题,从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对文艺人民性思想乃至人民文化、中华文化的积极继承和重建。

  由于上述发展承续关系,在当代理论界,有学者对如何恰当地强调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如何从活态文艺流派视角看待延安文艺,如何乐观地从人民文艺角度评价文艺高原与高峰,如何重视革命文艺传统、坚持文艺事业而不是贬损文艺、放逐文艺工作者等问题进行关注与研究。学者认为,文艺工作者也是劳作不息的人民中的成员,也要拥有和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不能自外于或脱离人民;文艺工作者要真正地将“人民”的观念贯彻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为人民而书写而歌舞,其作品也要真正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和传播。而为了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和传播,还必须充分强调文艺民族化,彰显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文心文脉上切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文体及文章学,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在通达通变的境界中,以人民为中心,化用古今中外的文化营养,开拓创新、拓宽视野、精心创作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文艺。

  最后是人民文艺思想业已构成一个重要的文艺文化传统。习近平关于人民文艺的系列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不仅继承了陕甘宁文艺思想包括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而且更好地继承和整合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大传统、五四新文化的新传统。如果说在陕甘宁边区文艺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具有体系化、整体性的人民文艺思想,那么到新世纪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更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人民文艺观”,建构成更加成熟的文艺理论范式,继续维系着我国当代人民文艺的基本价值体系。

  总之,从陕甘宁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艺政策特征的建构,到历史新时期文艺务实特征的凸显,再到新世纪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艺创世特征的建构和彰显,确证着我国几代政治家之文艺观对人民性文艺的坚守和创新,并在与时俱进、时代变迁中,各有侧重地彰显了人民文艺思想的策略性、实用性和理想性,同中有异,通变创新,与时俱进且意义重大。面向现实和未来,文艺工作者任重道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无愧于时代和伟大人民的优秀作品,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