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新义
2018年05月11日 07: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1日第1448期 作者:康倩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提出及其围绕这一命题所进行的多方面阐释,为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问题赋予了时代新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标举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价值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段话与其《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及《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在宗旨和立意方面一以贯之,指向明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多处、多语境中讲到文艺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观念、创作方法,“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本质特征、核心观念,习近平关于文艺的一系列主张,都是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命题,是对这一核心命题的合乎历史与逻辑的引申和具体阐发。“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起点,也是落脚点,具有价值统领的作用,指明了创新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与途径,从而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所应遵循的根本指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价值原则。

  同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文艺价值观的提出,也是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观)的元典精神、发展繁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核心话语体系的具体体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的哲学根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实践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学、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是对这三者在会通融合基础上的思想总结和理论提炼,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观、功能论、创作世界观等需要深入研究阐释的重大理论问题。

  揭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复强调指出,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奋斗目标。文艺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艺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民的文艺,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不可偏离的方向,也是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文艺的基本保障,更是我们在进行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时需要秉持的立场与态度。

  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就是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真理观和实践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文艺成为坚持“文化自信”的生力军,并且为建设与呈现“美丽中国”、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美学动力,便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人民为中心”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就前者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文艺产品种类、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也包含着对美好文艺作品的需求。同时,以文化人,通过精美的文艺作品感发人民的意志,凝聚人民的力量,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也是人民对文艺之所盼。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号召文艺创作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人民的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就后者而言,人民及其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中蕴藏着文艺创作的宝藏,如果脱离人民与生活,文艺创作势必会变成无根浮萍、无病呻吟、无魂躯壳。

  总之,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终还是取决于能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能否响应新时代的召唤而发人民心声。文学史上那些经典名作,无不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并且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这也说明文艺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生命活力。正因于此,我们说,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

  概括社会主义文艺的功能作用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其出发点是要求社会主义文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中国梦是属于人民的,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征程是人民的事业。在全国人民实现新时代伟大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文艺来发挥独特的作用,即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引下,记写时代风云、焕发人性光辉、引导道德风尚,成为推动社会前进和传播真善美的积极力量。

  文艺活动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与生活的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艺始终承载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作用,文艺在社会整合、社会动员方面,在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和净化人的精神心灵方面,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方面,一直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作用。古往今来,中华文化始终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这一切都与中华文艺精神的滋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艺,在这一方面更是应该高度自觉,更是应该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就要求当下的文艺创作者和理论批评家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的那样,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新时代的伟大进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功能的实现、作用的发挥,正系于此。

  习近平在阐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时指出,文艺创作“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因此,凡是有思想抱负和艺术追求的文艺家,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跃入新时代,放眼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与人民的心一起跳动,感受人民,领略人民的风采,从人民实践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并且诉诸笔端,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在社会主义文艺的创新性发展中,需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样一面思想旗帜的引领。迈入新时代的中国,陶冶人心、凝聚人心、励志向上的文艺作品依然是中华民族图强、复兴不可或缺的催化剂。让“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旗帜高高飘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