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明:中国“强起来”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2018年04月27日 08: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27日第1440期 作者:陈学明

  历史已经证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不仅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指引作用,是无法否认的。现在,中国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那么,中国要“强起来”是否继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中国人民在走向“强起来”的征途上是否需要更高地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这正是当今的中国人民必须认真加以回答的。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强起来”作出正确的理解,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究竟如何“强起来”作出正确的指导,能否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来实现中国的“强起来”,这直接关涉中国能否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中国人民所制定的宏伟蓝图。

  “强起来”必须维护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必须更加凝聚起来,而能够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更加团结奋进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对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的强调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实现中国“强起来”的重要性,必须依仗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导向。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中知道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强起来”必须把这四者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知道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的必然性。我们更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中知道,无产阶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究竟是什么;知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的执政党的区别之所在;知道它为什么具有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只有用这些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精神武装自己,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

  “强起来”必须正确面对现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性,中国要“强”起来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如何面对现代性。在当今世界存在的现代性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具有特殊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中所展开的现代性批判,为现代性批判奠定了规范基础,至今还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应当是整体的,中国不能只是停留于“片面的现代性”,只有全面实现现代性,才能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中国必须正视这些负面效应,只有将之克服掉,才能真正“强起来”。马克思辩证地对待现代性,在肯定现代性的成就的同时,深刻揭示了现代性的分裂与矛盾,尤其分析了作为现代性的本质范畴的“资本”的内在矛盾与限度。中国人民在追求“强起来”的过程中应当正视和克服这些矛盾与限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本质上是与资本主义文明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批判现代性的内在机制,中国要“强起来”必须逐步超越现代性,走向新的人类文明。中国要“强起来”不能只立足于“苦于现代性不发展”,不能把目标只定在形成一个“现代的中国”。中国“强起来”的过程不仅是实现现代性的过程,更应成为超越现代性的过程。

  “强起来”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指向

  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实现民族解放,使中国“站起来”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在一起。今天我们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使中国“强起来”,也应当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说,中国“强起来”应当有着明确的共产主义这一目标指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振兴的逻辑、共产主义运动的逻辑、人类文明发展的逻辑这三大逻辑的统一。中国人民要使自己的祖国“强起来”,必须有精神支柱和共同意志,这一精神支柱和共同意志就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必须用这样的理想来铸起共同的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共产主义的绝对目标是建立在客观的历史规律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释放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为我们确立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使我们在共产主义理想导引下走向“强起来”。走在“强起来”的征途上的中国人民要做到“不忘初心”,就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证。我们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事业中,并未将发达国家既成的“未来的景象”作为对照目标而加以赶超,这说明我们在经历了现代化赶超发展过程之后,越来越切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图景的原本规划了,共产主义将在中国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境界,更是一种现实运动。

  “强起来”需要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人民在走向“强起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提高斗争本领、端正思想方法的重要性。高超的斗争本领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与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素养密不可分。恩格斯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对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就其强调方法论的意义,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而言无疑是正确的。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引进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主要是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和处理具体的中国实际问题。正是这种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不同的社会历史任务,总能够与时俱进,灵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今天,更需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就是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现实,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强起来”的过程也是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强起来”定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相辅相成。“强起来”的中国将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高度。21世纪中国将进一步“强起来”,与此相伴随,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形态。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