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颜利: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
2018年04月13日 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13日第1430期 作者:冯颜利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利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而且在实践上有利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并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要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将文化发展作为目的而不仅是手段,并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把握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新发展理念和“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实践行为上,不断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准确把握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关系

  首先,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因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展其长、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旋律文化得到普遍的认同与发展,不断支持社会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各种交流与比较中互相融合与促进;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话语权特别是学术思想话语权明显提升。显然,这种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必然也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的过程。其缘由在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土壤和重要载体,没有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其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动力。离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众所周知,从当今世界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种思想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不同文化思想的意识形态直接或隐秘地渗透于我们周围,“资强社弱”“西强我弱”的局面没有改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从目前国内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样与多变的趋势,这对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艰难。

  把握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应注意“文化本身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要达到文化自觉,就必须准确把握并尊重文化发展的这种内在规律;忽视这种规律就不可能达到文化自觉”,“文化的价值在于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不断塑造。如果文化只是停留在客体存在形式上,不转化为主体的存在形式,也不能维持自己的继续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以人为本把握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是建设几个一流的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就能完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实人民的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权利,体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提供产业、制度和价值观的支持。我们只有不断地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理性整合,以我国现实国情为基础,使先进优秀的文化成为广大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思想方式和行为规范,才能说我们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把握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先进文化的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搞文化建设必须为建设经济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始终朝着为了人、关怀人、发展人的正确方向前进。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支持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软实力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基础和推动力。文化体制改革不能局限于文化产业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更要注意文化作为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还要注意把中华优秀文化与国外先进文化相结合,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使中华文化成为真正的世界先进文化。

  通过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首先要统一认识,制定规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次要大兴科教,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就是科技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不足,凡是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东西我们都要大胆地吸收。各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个特色并不仅仅是地域性的,更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综合性的,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与要求。要准确把握这个目标和要求,还需要把握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恩格斯说过:“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是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互相作用。”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文化强国建设和增强文化软实力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通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确立文化强国建设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要意识到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艰巨性的工作,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而成的,不能奢望文化强国建设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一蹴而就地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