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中国智库对外传播的使命与任务
2018年04月04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4日第1425期 作者:于洪君

  近几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政策指导,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支持并加大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果。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一大批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并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的涉外智库,在参与配合和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们所积累的工作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

  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具有涉外功能的智库的使命和任务无非分两大方面:一是就世界秩序、战略格局、安全形势、国际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做出相关判断和结论,进而为本国政府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二是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与国际同行交换信息和研究成果、适当开展项目合作的同时,宣介、阐释和传播本国的发展理念与有关内外政策的基本主张。

  因此,新时代我国涉外智库必须兼具时政研究和对外传播两大功能。就这一点而言,涉外智库是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它们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本身就是对外传播活动,应当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参与者,涉外智库的主要使命和任务应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树立国家良好形象进而增强国家软实力作为根本目标。

  国家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形象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件,是决定国家道义凝聚力、政治感召力和行为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复杂、大国间软实力较量同步加剧的形势下,我国涉外智库开展对外交往与传播,实际上就是在开展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因而必须始终着眼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这里所说的国家形象是广义的,涉及我们的民族、社会、文化、体制、理念、政党、军队等诸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归根到底,就是要树立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智库不同于走出去的其他组织,譬如企业代表和文艺团体,在对外交往方面,应具有更加鲜明的塑造并维护国家形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通过身体力行、现身说法、坚持不懈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上述四种形象,使我们国内各族人民不断增强的“四个自信”,逐渐转变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四个相信”。

  第二,大力推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和改革开放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特别是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摆脱了近现代以来积贫积弱的发展颓势,进入了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新时代。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世界贸易和投资的拉动力,已超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引导新一轮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全球治理迈向更高阶段、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中国已完成从追赶潮流到引领潮流的历史性转变,开始扮演领军者角色。

  我们的智库在对外交往与传播活动中,要理直气壮地宣传我们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成就,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人类进步事业的密切关系,宣传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与中国终将和平崛起的历史必然性。要通过既有学术交流特点又有公共外交色彩的对外传播活动,使“中国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国”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使“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的良性互动成为历史常态。

  第三,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优势地位和执政成就。

  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立党之本的政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同时又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作为当今世界党员最多、组织结构最严密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13亿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光辉业绩,为人类历史新时代谱写出叹为观止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国际交往与合作,执政以来始终把党的对外关系当作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许多政党都在研究中国共产党,都在研究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经验和秘诀。

  中国智库在对外交往与传播活动中,自然而然要涉及我们党的思想理论、纲领路线和内外政策。智库以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等形式开展公共外交和信息传播,应勇于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宣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民、奋发图强、廉洁自律、开明开放的优良品格,展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改革创新、包容合作、锐意进取的时代风范,使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党政治大格局中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最新论述,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应当通过我国智库的公共外交活动,远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第四,坚持文明平等、文明对话、文明互鉴的理念。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是以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前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巩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和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更不是保守的和排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推进,本质上依然是海纳百川和兼容并蓄的历史过程。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广泛、人文交流愈加深刻、安全关切彼此攸关的历史新时代,中国智库对外活动要始终不渝地坚守文明平等原则,率先垂范地实践文明互鉴理念;要把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与研究借鉴人类社会积累的一切文明遗产,包括西方社会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成果,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国智库的对外交往和传播活动,只有长期坚持文明平等、文明对话、文明互鉴的理念,最终才会使我们的智库本身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社会中产生出不断增强和不可诋毁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第五,始终注意中国智库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建设和引领性作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因素,西方国家的智库,特别是美国的智库,在国际交往与传播活动中具有话语权优势,搭建了许多有利于发挥特殊影响力的机制和平台,因而处于某种霸权地位。我国智库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作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同国家其他各项工作一样,是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如果用“大道至简”的思维方式去运作中国智库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归根到底,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经验、阐释中国政策、提供中国方案。这样的传播工作既要轰轰烈烈、先声夺人,又要扎扎实实、润物无声。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注重语言技巧和风格,注意提炼和使用有独特影响力并能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式话语体系。

  中国智库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范畴,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外交,也有别于普遍公认的政府外交、文化外交或外宣工作,要注意与国际上同类活动在方式方法上实现无缝对接。这不仅是我们思想战线和学术界扩大开放的新事物,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领域。应从服务于国家安全与主权、拓展国家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服务于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思维出发,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政治领导、政策引导、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

  国家外事管理机关,特别是智库本身和智库主管部门,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努力使智库的对外交往与传播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智库外交”,使“智库外交”成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重要生力军。要加强对“智库外交”的总体设计与分类指导。要把日益活跃的智库对外交流与传播活动,纳入到公共外交的长期规划中去,精心策划,优化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我们相信,经过多方面共同的努力,智库对外交往与传播,终将成为复合型、立体化、宽领域、多维度的中国特色大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线,成为官方外交不可替代的必要补充。

  (作者系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