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妍:文化惠民视域下的思想道德建设
2018年03月30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30日第1422期 作者:秦妍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重视文化对人的教化和塑造作用,是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惠民是一项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系统工程,通过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让更多优秀文化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加强文化惠民视域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即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塑造健全的公民人格,从而使人们不再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自觉提升精神追求、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而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们的内心世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根基,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惠民的思想,就是要深入挖掘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凝聚成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努力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元素,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满足当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从而滋养人们的内心世界,使全社会充满崇德向善的人文底蕴,处处洋溢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坚持文化惠民的思想,就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就要把传统美德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培育良好的文明风尚,巩固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而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向往变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实社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流动在民族血脉中的宝贵品格和基因。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文化惠民的思想,其中就隐含着对主流价值的坚持,对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矫正不良社会风气,重塑国民品格,激励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凝聚成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群众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培育,重在践行。通过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以同步提升。

  以文艺精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除了良好的物质生活以外,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就要繁荣文艺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文化惠民理念,要求提升文艺原创力,文艺工作者要针对现实题材,创造出能够反映国家发展、回应时代主题的精品力作,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献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这些文艺精品必将在群众的文化消费过程中,提升人们的内在涵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肩负起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文化担当,创造出有品位、有格调、接地气的文艺精品,引导人们在享受文艺精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文艺精品反映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文艺原创力和文化吸引力。所以文艺精品在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过程中,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战略。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益性事业,而文化产业则具有市场性和营利性特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健康的文化产业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惠民的思想,要求在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承担起教化、重塑、改造人的重任,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为重要任务。

  文化惠民的思想既是逐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和巩固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坚信,伴随着现代文明意识与精神层次的持续提升,人们必将自觉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自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必将在全民思想不断解放和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历史进程中实现。

  (本文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2015MZD04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