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晴 陈伟光: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的变革
2017年12月29日 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29日第1363期 作者:郭晴 陈伟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全体投票,一致通过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章。在此之前的2017年3月,第72届联合国大会也一致通过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面对当前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世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对世界的理念贡献和智慧贡献。回顾全球治理的历程,自由主义霸权秩序和国家中心主义一度作为全球治理的主导范式。从“国家主义”范式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变,是国际关系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进步和跨越。

  国家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中的“国家主义”理念主要是指各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以自身的利益为先,奉行国家在国内社会中处于最高权威和国际社会中处于中心的原则。这种一切从本国的利益角度出发的理念,实际上是国际关系上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全球治理不过是霸权国的治理理念和规则向世界的外延和扩展,最大程度地攫取利益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的目标。

  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原先很多可以在主权国家内被清晰分割的事务,边界越来越模糊,例如一个国家的内部军事冲突问题;一国内部问题也会影响到全球很多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量需要大家共同商议和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核泄漏问题;更不用说在那些事关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任何国家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由于全球治理过程中这些新问题的产生,人们逐渐发现,传统的全球治理“国家主义”理念已经不合时宜,相互协作和合作共治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洲也陷入债务危机,一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无力继续像以前一样控制世界。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配合协作,实现危机的化解。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普遍要求在全球治理规则制定上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对应的话语权,提升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的总体代表性和发言权。这应该可以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诞生的历史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指世界各国应该同呼吸,共患难,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建设成为一个相互协作、互利共赢、和谐共存的世界大家庭。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这就需要世界各国集中力量和智慧来共同化解全球性共同问题和全球性挑战,这也正是全球治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新理念

  全球治理既离不开主权国家的参与,也需要非国家体行为的参与。与一般的国内治理不一样,全球治理无法命令其参与者如何行为,只能够依靠规则来控制或者驾驭,因此全球治理实际上以多元主体和规则治理为本质特征。多元主体必然会要求平等权利。因此,世界各国无论大小、种族、贫富、强弱都应平等享有权利参与全球治理。全球发展的脉络应该掌握在世界各国手中,全球规则应该由世界各国一起来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全球各国来共同治理,全球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理应由世界各国人民来共同分享。既然如此,涵盖以上思想精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全球治理中应该遵循的新理念和价值选择。

  全球问题和全球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对以“国家主义”为核心内涵的传统治理观提出了新挑战,治理体系和规则的碎片化,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特征使得全球治理过程中整体措施难以开展。金融危机过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济增长缓慢,而与之相反,新兴经济体持续高速增长,这一现状使得现存的完全由发达国家来主导的旧的全球治理范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这就导致传统的治理结构和体系面临难以解决的困境。同时,全球性的问题日益激增,传统的治理机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亟待新的治理理念来解除这一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好顺应了这一现实需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最近一次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后,人们开始逐步意识到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主义”治理观是有害的。在当前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日益严重的全球危机面前,特别是气候环境危机的逼迫下,世界各国必须团结一致,着眼于人类的根本利益,解决当前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全球治理是采用全球各国共同合作的手段来解决全球出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共同克服困难,共同享用权益,共同管理我们生存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角色和担当

  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遗余力地实施其“美国第一”的国家主义政策,继之前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威胁退出《北美自贸协定》,退出伊核协议,又于近日正式退出了《全球移民协议》。这种“退出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狭隘“国家主义”的治理观,也是一种对全球治理的不负责任行为。与此相对照,中国不仅没有只顾自己关起门来发展,还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高速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世界共同发展、联动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首先应该体现在为本国人民谋福祉,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让本国百姓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国际的角度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共生共存共济”全球主义情怀,中国积极推动大国协调、金砖国家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机制,开辟一条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道路,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更是推动者和践行者。

  综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超越狭隘民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和世界眼光,是立足当今世界不断加强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思考人类未来关系而得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也是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这一思想立意高远,旨在回答“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之问,它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聚汇融合,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先进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需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成果,在相互借鉴中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厦。

  (本文系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专项项目“两个走在前列的衡量标准探索与实施政策建议”(17Z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