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视角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11月17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7日第1333期 作者:林建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论断是对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重大贡献作出的价值性判断,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诠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历史的、哲学的、全球的视野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

  成就和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物质基础。改革开放近40年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接着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既拓展了“物质文化”的外延,也提升了其内涵。“不平衡”主要是指发展的领域和范围,“不充分”主要是指发展的层级和质量。实际上,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深刻认识、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团结带领人民克服艰难险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明晰了社会主要矛盾,就理解了时代的内涵和意蕴。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层面对“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中国梦、中国的世界坐标,侧重于中国自身的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维度对“新时代”的意蕴进行了阐释。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侧重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

  时代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对于时代的归纳和使用,可谓仁智俱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称的“新时代”,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而言。

  “两个论断”的世界社会主义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全方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就提出了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的现实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从两个维度提出两个重要论断。其一,从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相结合的维度。习近平分析了社会主义演进的历史过程,并把它划分为六个阶段,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演进的维度。习近平分析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这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习近平指出,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刻的历史观以及辩证的发展观,也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视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意义的理论基础。

  可以预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给世界上那些希望通过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壮美行程将因此推进到第七个阶段,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最新形态。

  可以预期,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梳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关键就在于我们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断开辟新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新时代,在未来的新征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中,我们应该而且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