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鸣:汉唐以来新疆的语言和文字体系
2017年11月03日 08: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3日第1323期 作者:赵明鸣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区域。古代各族群的相互交往和融合、不同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形成了独特且相互关联的多元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至今。

  据考古学、语言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新疆最早的原住民为操印欧语的古代族群,他们于公元前2000年初就活动于新疆。从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看,尽管各族群所操语言种类和区域分布比较复杂,但根据语言系属,至两汉,主要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

  其一,印欧语系的语言主要有吐火罗语、于阗(和阗)塞语(Saka)、其他印欧语,具体如下。

  吐火罗语(Tocharian,亦称“焉耆—龟兹语”),语族未定。比较语言学研究表明,吐火罗语具有印欧语系西支Centum语组诸如意大利语和凯尔特语的一些特点,尤与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赫梯语关系密切,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欧语之一。早期,学界根据出土文献,将吐火罗语分为焉耆(分布于焉耆、高昌一带)和龟兹(库车)两种方言,分称东(A)和西(B)方言。近来,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古楼兰人和月氏人也分操两种不同的吐火罗语方言。1975年,于焉耆出土的吐火罗文写本《弥勒会见记》残卷就属于吐火罗语东部方言,已有季羡林先生做过研究。

  于阗塞语,属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Iranian,有学者称“伊兰语”)东支,历史分期为中古伊朗语,有于阗、疏勒(亦称“图木舒克”)和扜弥三种方言,分别流行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河流域、和田以东的克里雅河流域,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北的喀什噶尔河流域。此外,还有保留至今仍在使用的塔什库尔干(朅盘陀)色勒库尔(Sarikul)塔吉克语和瓦罕(Wakhi)塔吉克语。

  其他印欧语,如粟特语(Sogdian)、犍陀罗语(Gandhari)和大夏语(Bactrian),以及梵语(Sanskrit)等。

  其二,汉藏语系,主要有古羌部族所操语言和汉语。尽管无出土文献揭示古羌部族的语言概貌,但从比较语言学角度分析,古羌部族所操语言应属于藏缅语族。

  其三,阿尔泰语系,主要有匈奴语,学术界主流看法属突厥语族语言。此外,国内也有学者如钱伯泉等通过考证认为,车师人(《史记·大宛列传》作“姑师”;《汉书·西域传》作“车师”)使用的是突厥语族语言。总的来说,两汉时期新疆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和于阗塞语两大语言集团。

  至唐朝初期,尽管有柔然、高车(铁勒)、突厥、吐蕃等先后进入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但这里的族群构成及其语言格局基本保持平衡状态。《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能够证明这一点。例如,阿耆尼国(焉耆)“文字取则印度,微有增损”;屈支国(龟兹)“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跋禄迦国(阿克苏)“文字法则,同屈支国,语言少异”;佉沙国(喀什)“而其文字,取则印度。虽有删讹,颇存体势,语言辞调,异于诸国”;朅盘陀国(塔什库尔干)“文字语言大同佉沙国”;乌铩国(莎车)“文字语言少同佉沙国”;瞿萨旦那国(和阗)“文字宪章,聿遵印度,微改体势,粗有沿革,语异诸国”;斫句迦国(叶城)“文字同瞿萨旦那国,言语有异”。

  自八九世纪始,突厥语诸部族大批南下、回鹘西迁以及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印欧语各族群开始了突厥化的历史进程。至11世纪,塔里木盆地南部诸族群已处于从于阗塞语到喀喇汗王朝哈卡尼耶突厥语的过渡,即或已改操突厥语,或处于于阗塞语—突厥语的双语阶段。

  对此,11世纪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巨著《突厥语词典》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时期语言使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最清晰和最准确的语言是只懂一种语言,从不与波斯人和其他民族交融的人们的语言。凡是通晓两种语言和城市居民有交往的人的语言是不纯的。索格达克、坎切克、阿尔古等部落就是通晓两种语言的。与外国人打交道并和城市居民有交往的某些和阗(Hoten)、吐蕃(Tübüt)以及党项人也是如此……秦人与马秦人虽各有其不同的语言,但他们的城市居民很通晓突厥语。他们是用突厥文与我们通信的……吐蕃人有自己的语言。同样,和阗人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两种人的突厥语讲得并不流利……回鹘人的语言是纯粹的突厥语,但他们彼此交流时还使用一种方言……喀什噶尔有操坎切克语的村庄,但城里人均操哈喀尼耶突厥语。”

  但是,我们尚不清楚这一时期操吐火罗语族群的语言使用或转用情况,不过可以推测,他们的语言转用应稍晚于操于阗塞语的族群。至15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广泛传播,古代操吐火罗语和于阗塞语的两大族群已融入维吾尔族,其语言也已转换为维吾尔语。

  近代至现代,新疆的诸语言在系属上仍然为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但语言的种类和使用人口的数量已发生根本变化,这与古代族群的融合,以及近代诸民族的空间移动具有密切关系。具体说,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语言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和图瓦语;蒙古语族的语言主要有蒙古语和达斡尔语;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有满语和锡伯语。汉藏语系的语言主要有汉语。印欧语系的语言主要有色勒库尔塔吉克语、瓦罕塔吉克语和俄语。

  汉唐以来,新疆的古今文字主要有汉文、梵文、佉卢文、婆罗米文、吐火罗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希伯来文、古代突厥文、粟特文、回鹘文、摩尼文、叙利亚文、古藏文、西夏文、契丹文、回鹘式蒙古文、哈喀尼耶文、察合台文、八思巴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满文和锡伯文等。

  文字类型主要有阿拉美文字母(佉卢文、粟特文、摩尼文、古代突厥文、回鹘文、回鹘式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印度婆罗米文字母(焉耆—龟兹文、于阗文、古藏文、八思巴文)、汉字(契丹(大字)文、西夏文)和阿拉伯文字母(哈喀尼耶文、察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四大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