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征和新任务
2017年10月27日 08: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7日第1318期 作者:陈玮 杜青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实践,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代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判断。

  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经历了深刻变化和调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十三大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提法,并以党的决议的形式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基于现实国情,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过去五年,5564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到2020年全国最后4335万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这将超过全球其他国家过去30年脱贫人口的总和。全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广大群众的主要需求正在从基本的生存型需求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发展型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显著的国情实际。“不平衡”主要指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民生领域还有诸多短板,脱贫攻坚任务仍很艰巨;“不充分”主要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有待完善和提升。从中国在世界所处的发展坐标看,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所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基于这样的新判断,党和国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面临诸多新的任务。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