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哲: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新时代重大科学论断
2017年10月27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7日第1318期 作者:任宗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时代重大的科学论断,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精确地提出全新的历史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重大的理论判断。这一重大理论判断肯定了近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认识到了当前一系列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既肯定了纵向的增量改善,又揭示了横向的发展差距;这一判断有助于全社会对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形成正确认知,也有利于对暂时的发展不充分形成基本的包容度;以这一判断为基础,未来寻求“中国方案”的思路,必然是多面向、多领域的深度探索,补短板将成为各个领域向纵深突破、向高阶攀升的重要取向,特别是创新不足、民生痛点、区域差异必将成为重点的补短板领域。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目标,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不再是“温饱”和“小康”,而是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准确地界定了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多样化的需求层次,极大地丰富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日益增长的”指明了需求的动态性、延展性和提升性;“不平衡”既有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也有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更有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指生产力发展不充分、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还须全面提升等。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推动事物发展,要抓主要矛盾,重点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们必须认识到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重点是全面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而充分发展。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