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关注心理健康课堂的学与教
2017年06月23日 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23日第1233期 作者:雷鸣

  【核心提示】关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学与教,就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努力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明确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第一要求。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有三种重要的发展资源:知识、人缘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一个人发展的“高度”,人缘拓展了一个人发展的“宽度”,而心理健康则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深度”。一个没有健康心理的人,就不可能有发展的“高度”和“宽度”。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围绕着提高国民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我国开展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升民众心理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取得了社会共识。

  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落实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并制定了许多重要的举措,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重点建设的方面。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专门对大学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近年来,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风格、符合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学生特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凸显,教学的影响与作用也越来越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健全、提升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心理素质无法通过教育教学直接塑造和培养,需要在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经个体内化而自我生成。这就需要重视教学过程,研究教学过程,同时清醒地看到,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规模大班化,教学形式活动化,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评估片面化,对任课教师的入职培养和在职培训还显得比较薄弱。这都需要我们在新常态下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与教,让教学吸引学生,让教学赢得学生。因此,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大胆地突破教学认识上的“瓶颈”,探究并掌握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学生的“收益”和教学的“效益”,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为此,笔者提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专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学与教,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达到学生健康成长、老师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提升的和谐统一。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学与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幸福生活、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已经被视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是大中小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环节,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实践效果的反馈来看,培养和铸就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关注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与教,进一步推进体现中国风格、符合中国文化、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建设,增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效性和质量,为构建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有助于使教学遵循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辩证关系,尊重心理健康知识自身的特殊性。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素质健全的重要外显标志之一。心理素质不能直接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获得提升、优化和健全,而是需要个体在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内化、衍生,才能使自身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优化和健全。同时,心理健康知识还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特性,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规则教学。只有尊重心理健康知识的特殊性与心理素质的生成过程,才能使课程教学的学与教真切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幸福。

  再次,有助于推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直指教学质量。近年来,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回应学生的需求和期待,积极作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学习工具和交往方式。这都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思想理念,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不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传播社会正能量,塑造学生积极心态。

  最后,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不仅要胜任心理咨询与辅导、危机干预等工作,还要“站稳”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避免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变成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宣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培养和在职培训,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各具特色的培训项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教研组作用,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关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学与教,就是从教学的视角探索回答“如何健全、提升和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抓住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过程,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关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学与教,就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鲜活起来,激发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新气象,让教学吸引学生,让教学赢得学生。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