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杭州峰会时代:全球合作治理的前提、手段及目标
2016年12月23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3日第1116期 作者:高和荣

  合作治理是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乃至不同主体之间为了调和各种利益或冲突、实现各方互惠性或利他性目标、构建更好的政治经济秩序、促进社会更加公正发展而进行的协商与行动。因此,合作治理不是参与治理及共同治理,而是对参与治理以及共同治理的超越及扬弃。它承认并尊重各主体治理基础、条件、目的及利益诉求的差异性,注重参与治理各方的自主性与平等性,避免各参与主体的主从性、附属性以及被动性,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对于经济走到一个“关键当口”的世界各国十分必要,合作治理成为后杭州峰会时代世界各国应对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的重要法则。

  以尊重差异为前提

  当前,世界各国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人口红利的消失给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经济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界经济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区域贸易规则碎片化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地缘政治错综复杂,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加剧,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对各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任何一国所发生的问题都有可能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摒弃那种依靠单一国家或单一力量的管控治理,走向各个国家协商共治;摒弃那种以某个国家为主、其他国家附和的强权治理,实行多主体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治理,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挑战,克服世界各国发展中的困境。合作治理要以尊重各自的差异而不是强求各国的服从为前提。

  首先,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与不同步性,展示出各国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治理的复杂性。后发国家在实施赶超战略中遇到的时空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先发国家走过的道路、发展的路径;即便同为先发国家,各国的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都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化不仅把各国连接成一个生活共同体,而且把各国整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既享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便捷,也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无论是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都不可能主导整个世界,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基础之上的合作治理才能共同应对整个世界的挑战。

  其次,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塑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价值观、惯例、行为主张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文化及生活方面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导致人们看待全球治理问题的态度及方式的差异性,甚至同属一个文化圈的各民族国家对待国际事务的态度及处理方式也打上自身特有的文化印记,而不可能产生完全一致的治理手段及治理方式。在这种情境下的全球治理只能在尊重差异性基础上寻求同一性,在承认各自不同的治理模式基础上展开合作,让合作治理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行动准则,让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的繁荣。

  以管控分歧为手段

  随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各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外。但是,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发展程度以及发展道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在交往与合作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分歧。作为后杭州峰会时代全球治理的主旨及方向,合作治理要求治理主体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主动管控各自的分歧,强调各治理主体在承认矛盾和分歧中寻求平等而共享的合作治理方略。

  第一,承认分歧是开展合作治理的起点。在国际事务中,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挑战不同,各国考虑国际事务的出发点、处理国际事务的态度、准则及方式自然也存在着差异,没有分歧的国际事务与国际交往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些分歧是合作治理的切入点,正是有了分歧才需要通过谈判与对话来寻求共识,它们成为各国开展合作治理的动力源。因此,承认分歧是开展合作治理的起点,合作治理就是在承认分歧基础上坚持同舟共济,寻求各方可以合作的项目与事务,努力解决国际纷争,增进国际事务的妥善解决。

  第二,不扩大分歧是进行合作治理的重要准则。合作治理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及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平等合作,合作不仅包括以“合”促“作”,而且也包括为“作”而“合”。一方面,国家之间通过“合”增进对彼此的认同,解决国际纷争,促进国际事务的开展,应对共同的危机与挑战。另一方面,国家之间要想有所作为也要“合”在一起齐心协力,至少不扩大甚至激化已有的分歧,根据所要达到的项目及目标避开分歧、寻求共识。

  第三,管控分歧是合作治理的必要手段。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各国交往过程中最大公约数,为了深入推进各国的合作,就必须主动管控分歧,将分歧限制在不影响双方或多方合作的范围内。一方面,国家之间的分歧会阻碍合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各方切实管控好分歧,以合作治理为着眼点审视并包容分歧,激发世界各国合作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将分歧管控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就是要立足于全球合作治理,共同应对各种危机与风险挑战,对各项分歧进行识别和引导,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与强弱,通过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增进国家间的互信,让合作治理不受国家间现存的分歧影响,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治理。

  以寻求共识为目标

  离开了共识,合作治理将无从谈起,寻求共识是合作治理的首要任务。只有各方在各自目标中找出与其他参与方的共同点才能增进彼此间的认同,减少分歧,更加主动地开展合作治理。

  首先,共识是合作治理追求的目标。推进合作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利益相关方在国际政治、经济及社会事务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避免和消除这些矛盾、冲突及风险的可行办法只有同舟共济、和合共生,形成有关管控乃至解决这些问题的共识,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合作治理体系,实现整体性的合作治理与多样性的分歧和谐共处。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达成共识本身就是合作治理追求的一个目标。

  其次,共识是合作治理所要追求的主旨。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态势及其日益复杂的矛盾问题,只有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鼓励各方参与和融入,确保各国在世界经济合作及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规则与机制,充分听取世界各国的建议与诉求,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合作共赢,而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对抗化。唯有如此,才能降低各国参与合作治理的风险,形成合作治理的共识与行动,建设一个包容发展的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秩序。所以,合作治理就是以凝聚共识为主旨,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及社会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