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中国创造”的崭新名片
2016年12月02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日第1101期 作者:冯其云

  2004年以来,遵循“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蕴含更多自主创新技术的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代表符号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最佳诠释。尤其是,高铁的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实现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被称作“高铁之心”,是列车的动力之源,决定了高铁列车的性能水平和舒适度。网络控制系统则被称作“高铁之脑”,决定和指挥着列车的一举一动。因此,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两大核心技术能否实现自主研发,是衡量高铁列车制造企业是否具备核心创造能力的根本性指标。

  自主创新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

  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了高铁“走出去”战略,并确定了三条高铁规划——中亚高铁、欧亚高铁和泛亚高铁。凭借“中国创造”,中国高铁技术出口进入全新阶段,高铁领域的中国标准已逐步被世界认可。2016年被喻为中国高铁的爆发元年,中国高铁外交已经遍布亚、欧、非、南美、北美、大洋洲等地的数十个国家。2016年4月21日,中国高铁三大“走出去”项目落户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片区,分别是中国中铁“走出去”综合平台项目、中国铁建“走出去”综合平台项目和中国通号轨道交通“走出去”综合平台项目。

  自主创新是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高铁通过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掌握了集设计、线路施工、车辆装备、列车控制、运营管理等一整套高铁技术,已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铁技术标准。这种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使中国具备为国际市场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

  需求驱动型自主创新和供给驱动型自主创新,共同构筑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坚实基础,为“走出去”铺平道路。在中国,中长距离城市的客流较大,而其中80%由铁路承担。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城市群发展,人口和产业集聚的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客运需求强劲,对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已有的运输能力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特别在春运、暑运、“十一”等客流集中的特殊时期,更是大规模地出现“一票难求”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务院在2004年1月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一五”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在诸多需求的驱动下,中国从密集的、复杂的城市格局出发,自主研发了网络控制系统,在牵引电传动系统等方面也不断实现自主创新,从而显著提升了中国高铁的核心创造能力,促使中国高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高铁建设驱动相关产业加快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带动高铁发展,高铁也反过来驱动科技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路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下而上,二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指在原有技术创新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向上突破;自上而下是指依托战略性科技制高点,实现科技创新不断向下扩散。中国作为技术创新领域的后发国家,自上而下的路径显然是有效的。高铁是一个集高、精、尖三位一体的战略性产业,高铁领域的技术进步会进一步带动其他产业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第一,高铁对于加速全社会物流效率,高铁装备研发对于提升经济产业层次、促进转型升级,具有革命性意义。高铁装备的高标准,对提升传统工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研发、系统集成能力及制造水平,都有着积极作用。高铁拥有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成套的先进技术和建造管理能力,通过高标准的技术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形成自主创新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国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高铁自主创新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例如,利用高铁发展契机,可拓展中国农业技术设备的自主创新模式,培养农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

  第二,高铁建设有助于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中国的高铁技术已具备了参与海外高铁建设项目的竞争优势,中国也在不断地加快高铁技术国际输出的步伐。实际上,中国铁路设备企业早已在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整车和零配件产品已进入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亚洲及非洲的多个国家。随着“向西开放”的逐步落实、云南“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网建设,将为其打通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广西与越南的铁路融合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外,与八国接壤的新疆也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要通道。

  第三,高铁提高集成创新能力。铁路的核心产品是机车车辆,并由此带动通信信号、铁路施工等一系列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推动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集成创新实践,既牢牢抓住了技术创新的系统化这一核心,又有效地整合并优化配置了各类行业资源,如机车及配套零部件生产厂商资源、全国铁路市场资源、全行业科技创新资源等可以调动的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对外谈判能力和行业综合创新能力,有效地推进了整个铁路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成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正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中国高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在全球打造出“中国创造”的崭新名片。当前,中国高铁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铁产业链也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链接

  中国高铁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2011年6月,京沪高铁建成投产,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世界首条新建高寒高铁——哈大高铁。2012年12月1日,哈尔滨—大连高铁投入运营。哈大高铁在技术上突破了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道岔融雪装置等业界公认的三大技术难题。

  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全长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

  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贯通。兰新高铁的防风工程建设规模在世界高速铁路中位居首位,防风工程技术的运用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尚属首次。

  世界首条环岛高铁——“海南高铁”。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开通。该条铁路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克服了热带海岛高温、高湿、强腐蚀环境影响,在如何防止海水倒灌侵蚀、防雷防震等四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谱系最全的动车组“大家庭”。 我国拥有世界上从200—500公里各种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可谓种类最丰富、谱系最完整。(冯其云/文)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