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消费促气候治理
2016年11月04日 07: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4日第1081期 作者:俞海山

  【核心提示】气候治理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高碳消费模式,进行低碳消费。低碳消费是指通过购买和消费低碳产品以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或消费模式。地球上70多亿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其累积的低碳消费行为必然对碳减排和全球气候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增加引起,因此,气候治理的关键在于控制人类活动引起的碳排放量。人类的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和消费,消费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消费行为对碳排放量具有重要影响。

  低碳消费与气候治理的关系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由消费行为产生的碳排放日益增加。研究已表明:由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技术进步、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并未能带来碳排放总量的减少。

  消费行为间接影响碳排放。生产决定消费,但在市场经济下,消费反过来又能引导生产。由于商品之间存在替代性,消费者对于一种消费需要的满足,往往有多种选择途径,既可以选择低碳产品,也可以选择高碳产品。如果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选择低碳商品,则高碳商品就会被市场淘汰,进而倒逼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生产低碳商品。这就是消费者“货币选票”的巨大威力。可见,低碳消费会引导企业生产低碳商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起到促进气候治理的间接作用。

  因此,气候治理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高碳消费模式,进行低碳消费。低碳消费是指通过购买和消费低碳产品以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或消费模式,其衡量标准是一定消费水平下的碳排放量较低,或者说是一定碳排放量下消费水平较高。地球上70多亿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其累积的低碳消费行为必然对碳减排和全球气候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各国的低碳消费实践

  住宅消费、交通消费、家电消费是当前能耗和碳排放量最多的领域,因此各国的低碳消费实践主要集中在上述领域。当然,从全球范围看,低碳消费已不仅局限于上述领域,而是全面渗透到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消费的各个领域,并进一步通过减少奢侈消费、减少过度消费、增加循环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方式,全方位地控制和减少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以低碳交通消费为例。世界各国常见的低碳交通消费方式有:把传统动力的汽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把大排量汽车更换为小排量汽车,以公共交通出行替代私家车出行,以多人拼车方式替代单人或双人开车出行,以自行车甚至步行等非机动车出行方式替代机动车出行。此外,还包括尽量减少飞机等高碳出行方式等等。例如,2003年美国波特兰市开展实施智慧出行项目,旨在推广可替代小汽车的出行方式,为市民提供关于绿色低碳出行的信息,提高市民对于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认可。通过改善城市交通规划,波特兰市在市区划定的慢行区域内规划了5条各具特色的步行线路,串联市区主要城市公园、景点、商业区和社区服务中心,让市民体验到便捷、安全、方便、有趣的出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项目实施后,波特兰市机动车通勤量平均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减少,人均每天驾车减少4英里,年平均减排二氧化碳2万余吨。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于2009年10月发布总统令,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在建立清洁能源经济中发挥领导作用,并就2020年前二氧化碳减排事项,向环境质量委员会主席和联邦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提出详细实施计划。2010年1月,根据各联邦机构设定的碳减排目标,美国联邦政府将于2020年在2008年的基础上直接减少28%的碳排放,并且间接减少碳排放13%。政府低碳消费不仅能直接减少碳排放量,而且具有两方面的间接作用:一方面为居民低碳消费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能引导生产,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因此,绿色低碳采购已成为当今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新取向,已成为发达国家促进低碳消费的共性路径之一。

  促进低碳消费中国应当有大国担当

  当前中国的碳排放量世界第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由于消费行为所排放的,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具有在数量上排名世界第一的消费者。中国消费的碳排放量对世界碳排放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中国理应在气候治理方面具有大国担当。

  这种责任具体落实到消费者身上,就需要低碳消费。每一个消费者都应当明白,消费者有消费选择的自由和权利,但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说,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并不是无限的,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消费行为应当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加剧气候变暖为前提。从低碳消费的具体方式上说,消费者既可以通过购买和消费节能产品以降低碳排放,也可以通过各种节约行为来减少和控制碳排放。由于水、电以及各种材料中往往都蕴含着能源消耗,所以各种节约包括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都能减少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都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当前是中国实施低碳消费的战略机遇期。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扩张、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完全可以吸取发达国家低碳消费的经验走向低碳消费模式,避免和绕过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高碳消费之路。例如,中国居民家用轿车主要是本世纪初才开始快速进入家庭,2015年每百户家庭的家用轿车为31辆,即轿车消费尚未完全普及;而且,即使是已有家用轿车的家庭,主要也是近十几年来开始使用,其消费习惯还未完全定型,因此,当前是中国培养消费者低碳出行、促进低碳交通消费的战略机遇期。这种机遇一旦错失,将不会再有。

  为促进中国低碳消费,政府应当通过制度设计在低碳消费的“引导”上下功夫。一是政策引导。政府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政策,使能源等资源的价格真实反映资源的价值和稀缺程度,以抑制高碳商品的生产;也应当发挥政府的调控手段,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进一步鼓励低碳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以降低单位商品中的碳排放量。二是教育引导。政府通过消费者教育,倡导、传播和发展低碳文化,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让每一个消费者都意识到自身的消费行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让低碳消费成为时尚、成为自觉。低碳消费教育的目标是要突破消费者知行分离的“吉登斯悖论”,使低碳消费成为促进气候治理的重要路径。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政府除了低碳消费的制度设计外,还应当率先进行低碳消费。政府自身也是消费者,也需要购买和消费大量的汽车、空调、电脑与纸张等各种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包括建筑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在最终消费支出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长,由1978年的21.4%上升到2014年的26.1%。因此,政府自身应成为低碳消费的重要组成力量和低碳消费的表率,政府机构应在政府用建筑物和办公系统的节能改造、公务车节能、低碳采购等方面成为社会消费的示范。如果没有政府的低碳消费,就不可能形成整个社会的低碳消费。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实践研究”(15@ZH04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