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上丝路助推自贸区建设
2016年04月15日 07: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15日第946期 作者:张鑫

  通过建立国内自由贸易区(FT-Zone),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双边和多边自贸区(FT-Area)建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在对外开放的立足点上有所不同,但在助推自贸区建设与升级,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国际合作共赢模式上却是一致的。其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自贸区的建设与升级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自贸区战略逐步走向成熟

  我国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始于20世纪末。早在2000年11 月,中国就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并于两年后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此后,中国又提出了一系列以周边国家为基础的自贸区构想。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2013年9月,中国设立了首个国内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确立了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由此标志着我国自贸区战略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自贸区“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至2015年6月,除国内的4个自贸区外,中国已经签署了14个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中国与哥伦比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挪威等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正在快速推进。目前来看,自贸区战略虽然硕果累累,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这一战略仍处于初期阶段,国内自贸区尚未形成网络,对外签署的国家也不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国内自贸区与海上丝路有机对接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立足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向西开放不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向亚太地区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内外广大区域,需要以一些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作为战略支撑。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和改革先行优势,在这里率先建立自贸试验区,并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有利于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推动着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演进与重构。其发展趋势是以高标准实现全面的贸易自由化,其中还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这就给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议题。而国内自贸区建设是探索解决这些新议题的最有效途径。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通过对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创新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试验,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有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以及增强应对全球规则演变的能力。

  目前,我国已先后设立了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大自贸区,使其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或起点区域。国内自贸区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起来的经验,完全可以在后续批次建立的自贸区中复制和推广。这样,以国内各地积极寻求对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就可以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攻坚的步伐,通过以点带面、由线到片,逐步实现国家层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构建基于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自贸区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建设,落实推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将中国国内自贸区和以周边为基础形成的自由贸易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面向亚欧的自贸区网络,就可以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形成除大西洋贸易轴心和太平洋贸易轴心之外、新的以亚欧为核心的全球第三大贸易轴心。

  具体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西部地区出发,与中亚和东欧连接,涉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新欧亚路桥经济带,还可以向南亚、西亚延伸,打通印度洋的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东部沿海地区出发,往北与俄罗斯连接,可与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往东和南延伸至太平洋、南亚地区、非洲东部,直至欧洲南部。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形成了一个起于中国内陆和东部沿海,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新的经济圈,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对跨境贸易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据世界银行测算,1990年至2013年间,“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1%和16.5%,均高于全球7.8%和9.7%的年均增长速度。2010年至2013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有专家预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规模在未来10年的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

  历史上,亚欧大陆曾经是世界经济中心,古丝绸之路将亚洲、非洲、欧洲连接在一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时代,西方国家很快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腾飞。但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各国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的变化,一些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由东向西转移,带动了亚欧大陆中部国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进而构建起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有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不设任何门槛和标准,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需要,自主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合作。在互联互通和原有自贸区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不仅具有较高可行性,而且对促进亚欧区域经济和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将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14AGJ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