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本质”与“真谛”
2015年12月04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4日第859期 作者:包心鉴

  中国道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它有什么本质特征?如何抓住本质、把握真谛,将这条道路不断开拓前进?这是关于中国道路研究中需要厘清和辨析的重大学术问题。厘清中国道路的本质,就是要着重回答“中国道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既关系到中国道路的历史定位,又关系到中国道路的价值定位。

  研究和揭示中国道路的本质,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背景、现实基础、历史方位、人民主体、发展目标等基本要素。

  第一,中国道路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任何社会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因此研究和认识任何社会形态,都不能游离于产生这种社会形态的特定时代条件之外。作为重大变革时代的产物,社会主义尤其与时代变化密切联系。而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对世界格局新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时代主题新内涵进行了深入提炼,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正是依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实现了由“战争与革命”思维向“和平与发展”思维的转变,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正是由于以“和平与发展”的宽广眼界和时代视野认识世界和把握大局,我们党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路,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进程雄辩地表明,对时代主题的判断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更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因而具有许多与传统社会主义不同的本质特点,不能简单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等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一种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由不成熟阶段到比较成熟阶段的循序演进、逐步提升的过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经过探索我国建设道路过程的曲折实践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并依托这一基本国情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反复重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论断,是对中国道路本质的最准确、最精辟揭示。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定位,从而引导了中国道路符合规律地不断开拓前进。

  第三,中国道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权为本”价值观的根本否定。在中国古代,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民为邦本”思想,一些精明的统治阶级也曾把以人为本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潮则更是高扬人道主义旗帜,把“人权”和“民主”作为核心价值。当然,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观念,还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思潮,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人性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赋予以人为本以真正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内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道路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最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条“基本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对全国各族人民负责作为重大政治担当,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把加强权力制约、坚决惩治腐败作为对人民利益的根本维护……这一切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和实际效果,有力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使中国道路的本质得到了生动有力的展示。

  第四,中国道路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道路是五个方面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经济发展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道路,就是社会和谐发展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生态文明道路,就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切实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除了这五大基本道路外,中国道路还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信息化道路等一系列具体发展道路形态的实践支撑。

  第五,中国道路是独立自主与开放包容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不断进行中国道路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以时代的视野和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化竞争,在积极学习借鉴中不断探索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大趋势和时代发展大潮流,从而引领中国真正融入世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包容性和国际竞争力,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地完善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壮大了自己。这一固有品格,正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各国社会主义面临严峻挑战与困境的历史条件下,唯有中国道路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秉持“多彩、平等、包容”的世界文明理念,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战略,实施“一带一路”新型战略格局,着力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为中国道路的不断拓展创造了愈益优化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也正是在愈益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中,中国道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民认同,愈益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以上五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这些本质特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进一步具体化了,是我们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逻辑依据。

  (作者系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