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2015年12月04日 08: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4日第859期 作者:李滨

  对希望摆脱依附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独特的发展经历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外向型发展是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不能盲目地、没有节制地融入世界经济,需要循序渐进地实施开放战略。其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的政治环境、持续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吸引外来资本、改革国内经济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中国道路证明了,发展中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要比脱离这一体系发展速度更快。历史上,不发达国家过去都是一些封建或半封建国家,自身并不具备实现工业化的物质条件,封建性因素或更落后的东西成为国内现代化发展的巨大障碍。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动力,恰恰需要打破封闭性的经济体系,实现国际范围内的资本流动自由。马克思指出,外来资本主义进入落后民族具有双重作用,一是破坏当地的社会结构,二是实现资本主义发展的建设作用。在客观上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规避国内福利国家带来的利润下降趋势,跨国公司在利润和竞争的驱动下进行生产跨国分布,并借助投资东道国,为其提供进一步再生产的制度环境和市场基础,发挥资本逻辑的国际效应。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发展中国家更为实际、更为有利的发展选择,同时选择外向型发展模式和实现国家自主发展战略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初期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中国道路证明了,目前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强自主发展性。在跨国生产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自身缺乏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缺乏驾驭国际市场的手段,往往成为国际市场环境波动的牺牲品。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如出口收入大部分来自外资企业,自主技术相对缺乏,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分工需求获得的利润较少,环境污染严重,金融机制效率不高等。但中国的发展也为发展中国家增加发展的自主性提供了重要经验。其一,中国的政治领导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保障了社会稳定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持续性。经济发展的成功反过来加强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性和合理性,使执政党增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时代性发展的政治保障基础。其二,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府吸引资本的优惠措施(包括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政府的服务、税收优惠等)、良好且低廉的劳动力,潜在且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提供了世界少有的生产环境与利益空间,吸引着众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跨国生产链的重要一环。其三,国家资本、民族资本与外来跨国资本保持着共生关系,外来跨国生产推动了民族资本与国家资本的联系性发展。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没有形成飞地经济,中国本土企业在融入跨国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了参与世界经济循环的锻炼,不断壮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风险在于发展的机制蜕变为依附性过程,而依附性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积累程度相对较低、缺乏自主的技术及完全自主控制的金融机制。发展中国家的积累较少,根本原因在于不发达国家不同层次的生产方式嫁接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生产方式上,“不同类型之间的生产关系之间形成的等级构成一种积累的结构。从中榨取的赢余从生产从属的、落后层次流向了主导的、强大的层次”。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过程中,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分配收益,目前有超过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之所以产生这种积累效应,一是因为中国的发展环境、对跨国资本的吸引力和当地企业与跨国资本的共生关系,使得外来资本在本地产生了巨大的沉淀;二是由于中国企业或较好填补跨国生产的缝隙,或成为跨国生产链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世界生产的过程中,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自主技术,不能主导国际生产,造成分配收益微薄,后续发展乏力。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数量不多,涉及的领域还不全面,但中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现代化自主技术,如高速铁路机车、核能发电设备、移动通讯技术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建造工艺等。这无不来自于中国政府长期较为注重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国家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市场换技术的能力、引进与吸收技术与人才的措施与能力。

  中国具有相对自控的金融体系,没有完全追随过去30多年来世界性金融一体化的潮流,而且强调开放的循序渐进,资本项目至今都没有完全开放。国家对金融一直处于高度管制,即使私营金融都处于相对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有效地决定了国际金融跨国资本很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过去30多年基本没有卷入国际金融危机的衰退之中,避免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经济动荡,这也使得改革开放进程没有陷入政治危机,巩固了政府强有力的权威基础。这与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开放金融市场,陷入严重金融危机,从而使过去的积累被国际资本肆意掠夺,形成了客观而强烈的对比效应。

  中国的发展道路充分说明,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主融入世界经济是一种较为务实的发展选择,可以相对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带来的资源,弥补自身不发达造成的资源匮乏和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经验的重要启示在于符合国情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构、政府持续追求国家的发展战略、领导层明智的治国策略,通过这些因素吸引外来资本,建立一种外来资本与本地资本的共生关系,带动中国本土经济的联系发展,由此增加自己与外国资本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加分配收益,获得和发展自主技术;有节制地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开放,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冲击。

  (作者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