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2015年10月30日 08: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30日第834期 作者:龚培河

  在国内学术界,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在目前流行的一些史学叙事范式,如精英史、事件史、文明史、现代化史等,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也没有真正领会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而西方一些史学理论却悄然赢得了话语权。

  之所以会有史学叙事范式不愿意接受唯物史观,是因为它们认为把唯物史观所主张的历史规律直接置于历史事实层面上很难说明问题。这是因为在传统认识中,一直试图在历史事实层面上直接总结出历史规律来,这是行不通的,结果,“人是历史剧作者”与“人是历史剧中人”始终是不能真正辩证统一起来的两个命题。马克思主义史学叙事范式外的其他史学叙事范式虽然举起了“人是历史剧作者”的旗帜,却难以接受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

  实际上,历史规律没有在历史事实层面上直接发挥制约作用。当历史实际进程螺旋式上升运动的时候,历史规律以线式逻辑的表现方式贯穿于螺旋上升运动的历史实际进程的中间部位,发挥间接的制约作用。所以,在历史绽放面前,只有我们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没有历史规律。

  马克思主义史学叙事范式完全能够举起“人是历史剧作者”旗帜,而那些举起“人是历史剧作者”旗帜的史学叙事范式,也没有超出唯物史观解释范围。

  例如,唯物史观并不拒绝英雄史叙事范式,而是拒绝那种英雄史观下的英雄史叙事范式。英雄史叙事范式是表现历史的方式,英雄史观是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二者不是一回事。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但在具体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民群众不仅不能替代英雄的独特作用,而且需要借助英雄或者典型的历史人物集中表现人民群众的“在场”和“出场”。

  唯物史观之所以强调“历史规律”,旨在说明人类历史既不是一个纯粹盲目的演化过程,也不是一个被个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左右的运动过程。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表征背后审视历史发展客观逻辑,既看得深,又看得远;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理论逻辑指向的是积极向上的历史进步观,其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这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所不具备的。

  很多史学叙事范式因为只是从历史事实本身出发看问题,正如盲人摸象,他们根据不同部位做出不同的判断,其合理性仅限于他们涉及的局部,上升为全局判断就容易出现错误,就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例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现代化史叙事范式会注意到它破坏南方经济的一面;文化史叙事范式会注意到它破坏传统文化的一面;事件史叙事范式(仅仅考察一个历史事件)会注意到它小农狭隘性的一面等等,它们看似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基于“事实”做出的“真判断”,但把这些观点置于唯物史观历时态的全景式判断之下,就会露出它们的局限性。

  总之,对于史学叙事范式的历史评价,唯物史观能够起到坐标定位的作用,在这方面,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中的理论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