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创新与全球文化影响力建设
2018年06月22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22日第1477期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论述为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的理论重构和实践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传播好“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议题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与全球文化影响力,就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创新发展急需探讨的话题。本期特别策划,我们特邀几位专家学者探寻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与全球文化影响力建设的创新路径,以飨读者。  

  程曼丽:新时代对外传播的基本趋势与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从2017年的“7·26”讲话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一是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从社会主义实践的角度来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三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张恒军:提升全球文化影响力——新机遇与新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国际传播、话语权提升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的对外传播也踏上了新征程。但当前,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仍不及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据近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联合沃顿商学院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度最佳国家报告,中国文化影响力排名全球第21位。这种“不相称性”意味着中国必须同步提升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这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要求,理性认知对外传播与全球文化影响力,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其全球文化影响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徐天博 刘宇昕:中国对外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 

  以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建为标志,对外传播成为我国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日趋重视的领域。200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近年来,国际传播环境和媒体实践不断发展,我国对外传播研究在关注议题、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也应势而变。

  新语境下中国国际传播创新维度

  改变中国国际传播舆论场中不同程度处于弱势的现状,已成为新时代语境下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媒体作为真相和认知中介,勾连起国家和世界,体现着国际政治权力的相互交错,主导着家国形象建构。受众一旦陷入事实与情感割裂的“后真相”泥淖,就会失去反思力量。本文所论述的概念层面的“新符号”、理论层面的“新机遇”、秩序层面的“新规律”、战略层面的“新阶段”及方法层面的“新途径”,不仅有助于把握未来国际传播的新趋势,也构成了加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新思维。

  李卫东:“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伦理诉求及其建构 

  国际传播领域“妖魔化中国”的现象,一方面源于西方敌对势力臆造“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外传播策略失当、传播技术落后、传播时效滞后等造成误读、误判、误解和误会有关,由此导致并加剧了信息、新闻和舆论传播中的不对等、不均衡和不公正。对外传播不力、国家形象受损,不仅仅因为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有传播理念、新闻语言、接受习惯和叙事伦理文化不兼容甚至冲突等方面原因,建议从传播文化视域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伦理路径。

  董晓波 胡波:明确定位目标——大众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沿线国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局势呈现出多样化,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和理解则是化解安全风险的“润滑剂”。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民心工程,也是先行工程,文化传播是民心相通的基石。

  段淳林 杨恒:创新推动国家品牌对外传播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出口第一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崛起,还需要提升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在国际上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包括让中国国家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发挥好编辑在对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格局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和掌握国际话语权,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重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中坚力量,对外传播活动中的主要策划者与执行者,传播内容的主要选择人与把关人,编辑理应自觉主动地肩负起对外传播的使命与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切实推进中华文化世界共享。

  徐熙:《超级中国》——域外中国形象影像建构新样本 

  2015年,由韩国KBS电视台推出的特别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引起了韩国媒体和公众的热议,获得了来自各方的强烈反响,成为域外中国形象构建的新表征。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