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 新使命
2017年10月27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7日第1318期 作者:

   

  编者按: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在社科界引起强烈反响。本期特别报道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江苏、湖北、陕西、四川、辽宁、吉林、甘肃、青海、宁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畅谈对新时代新变化的认识,表达为新征程新使命不懈奋斗的昂扬激情。学者们表示,社科界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胡鞍钢 唐啸:中国迈向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韩喜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特色鲜明。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征和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实践,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代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判断。

  任宗哲: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新时代重大科学论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刘信君:“两步走”体现了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安排部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目标明确,稳中求进,理性务实,是新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人民描绘的宏伟蓝图。既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意识,也体现了立足时代要求、立足发展实际、立足中国国情的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

  杨泉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姜晓秋: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的重大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和政治责任,就是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王永贵:新思想 新判断 新目标

  如何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如何在各项工作中将这一思想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围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永贵。

  徐川: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开展高校思政工作

  10月18—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大会期间,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在认真聆听、学习十九大报告之余,还作为青年代表传播十九大精神。

  周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性蕴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在概念上的表达方式,更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应有内涵。

  郇庆治:以更高的理论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战略部署。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语境与话语体系下,来认知并大力推进贯彻实施这一战略部署。过去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诸多进展,成绩斐然。就此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过去五年中,党和国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并构成了我国五年来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的重要维度。

  王乘:紧跟十九大历史方位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鲜明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向新时代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光辉里程碑。

  乔卫:为进一步做好海外侨胞工作指明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侨联工作方向。

  姜奇平 左鹏飞: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由此进入新时代。

  闫坤:埋头苦干 把学问做在大地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让我们很振奋,也很受鼓舞。党的十九大报告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报告谋长远之势,为党和国家发展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一方面,报告进一步科学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大决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另一方面,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路径作出战略部署,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陈龙: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 

  针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党的十九大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长河的高度,对我国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实现更有质量、更为均衡的发展。为此,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基本方略,对下一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并规划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蓝图,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杜建录: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亚杰:公诚勤朴 凝心聚力 铸就辉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内容占了较大篇幅。大学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重要使命和崇高责任。现场聆听和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哪些感想?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学如何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10月26日,刚刚回到西安的十九大代表、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访谈。

  曹文泽: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指针。

  郑筱筠:在新的起点担负新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以新的历史方位统筹规划全局,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意义。

  孙佑海:踏上法治中国新征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这一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方面相结合,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定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局出发得出的正确结论。

  丁俊萍:充实内容 修改党章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章程。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