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奕世载德——传统家风家教及其当代价值
2017年10月20日 07: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0日第1313期 作者:

  

  编者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家教不仅有助于家庭的幸福和睦,更有助于社会的文明祥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教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本期特别策划以“奕世载德:传统家风家教及其当代价值”为主题,围绕深入发掘中国传统家风家教文化中的优秀养分展开讨论,使之更好地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陈延斌 陈姝瑾:挖掘传统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承中华文脉,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故而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教化宗旨的家训文化十分发达,是先贤们留下的极具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加强传统家训文化研究,对于今天的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宋毅军 秦朗:老一辈革命家树立家风楷模 

  古语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家风楷模,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周良书: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他从“家庭”、“家教”和“家风”三个层面深刻阐述如何建设家庭文明,并要求“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准确把握“红色家风”的内涵要义,而且还应当传承其精髓,弘扬其当代价值。

  孔德立:诗礼传家涵育中华优秀家风

  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个人的心灵港湾。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多大年纪,家总是一种牵挂。一个人的文化教养、习惯养成、理想抱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好坏。成就《大学》“三纲领”的“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准备阶段,“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修身”、“齐家”正处在一个人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修己到安人的过渡环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远,成就有多大,起点都是家,此之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中庸》)的道理。家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只是生之本、养之本,更是教之本。

  林生海:《颜氏家训》教诲子孙务本崇实

  中古家训最著名者,非颜之推《颜氏家训》莫属。颜之推历官南梁、北齐、北周、隋四朝,晚年作此书,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该书非常重视传统家族伦理,举凡教育、学问、语言、技艺、处世等都有涉及,是我国首部系统性家训专著,其所倡导的优良家风家教,影响至今。

  刘伟:春秋范氏家教遵道厚德 

  在传统社会中,家族具有传递文化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功能,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族伦理规范与生活方式,是谓“家风”。以此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春秋时期,各国贵族与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家族伦理教育,并将其视为维系家族存亡赓续的重要手段。因此,春秋列国中出现了不少重视家教的典型事例,也初步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家风,曾长期活跃在晋国政治舞台上的范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代表。范氏之所以在晋国长期居于要位,掌控实权,除了世卿世禄制因素,还与范氏历代大宗严格治家、勤于家教有密切关系。

  朱凤玉:敦煌典籍中的庶民家教

  从广义上讲,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如果根据接受教育的内容和环境来划分,我们一生的教育可分为三阶段:孩提时代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期的学校教育、成人阶段的社会教育。“家教”是人一生中最早、最直接也最亲切的教导,大抵以基本的伦理道德和举止礼节为主要内容。

  金滢坤:“蒙以养正”——唐代童蒙的孝道教育

  “孝”是儒家道德伦理的基础,无论是居“四德”之首的“仁”,还是作为“五伦”之大节的“忠”,究其根源,都发自人们对父母的天然之爱——孝,正所谓“立爱自亲始”,“孝悌”乃“为仁之本”。中国人极为重视人的教化与教养,特别强调童蒙教育在人的成长和修养中“正本清源”的重要位置,即所谓“蒙以养正”。因此,在传统社会中,孝道教育成为童蒙教育的主要内容。

  耿慧玲:家训文化在东亚的传播发展

  家训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包含规范维持家庭内部秩序和训导教育家庭成员履践社会责任两方面内容。在中国,广义的家训自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宋元以后,随着宗族组织的逐渐发达,有规模、有系统的家训也开始大量出现。家训多见于上层士人家庭,其渊源可能来自于古代的戒子书或遗训等,其主要目的在于训导子孙,统合家族,凝聚乡党,以求延续家业家风,香火永续。自汉代伊始,儒学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道德规范成为家训的基础内容。随着朝贡体系在东亚世界的铺展,家训文化亦广泛流布于东亚各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