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
2017年03月03日 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3日第1159期 作者:

  

   编者按:“中国故事的学术阐释”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话语与理论表达,学术话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哲学内核”。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中国的理论与学术“走出去”,构建阐释中国问题、阐释中国道路与实践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话语体系与话语权,必须基于深刻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思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何有效重塑国际话语体系,改变国际话语权“中弱西强”的基本格局,从根本上构筑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学术话语权是我国构筑国际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支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智力依托,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与根本,是我国理论与学术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此,我们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学术阐释。

  张国祚: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即发言权,就是发言的资格、机会和权利。所谓国际话语权,则是话语权在国际舞台和国际场合上的体现。国际间的政治斗争、军事较量、经济竞争,无不以话语权的争夺为前哨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执政党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因而失去理论和舆论的支持。

  卢德平:创新思维 建设世界学术平台

  学术竞争的核心是建设具有世界吸引力的学术平台,吸纳更多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人才来中国从事研究,生产出世界顶尖的科研成果。“学术走出去”的关键不只是中国学者“走出去”多少,有多少世界顶尖的学者被吸引到中国的学术平台开展研究,并产出世界顶尖学术成果也非常重要。

  曹进:构筑翻译桥梁 讲好中国故事

  话语权是国家实力与国家形象的表达。“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了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在全球化语境下,提升软实力就要发挥本国文化优势,通过改进传播语言,改善传播手段,丰富传播内容,增强学术话语权,开展有效的学术推广,才能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翻译是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交流的纽带,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基础条件和直接因素。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平等对话,成为目前翻译和跨文化传播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江怡:“讲好中国故事” 重视对汉语的哲学研究

  人类的理性要求,就是要用人类自身的能力去把握周围世界,以及使人类能够更好适应这个世界,而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世界图景和思想观念,正是这种理性能力的最好表现。在这种意义上,汉语在为中国人提供了生存方式之时,也为中国人提供了解释世界的思想方式。

  祝东:从汉语哲学到汉语学术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学术理论界基本上是跟在西方学术的后面,无论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都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缺乏原创。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文社科学术原创的期待,让学术“说汉语”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沈卫荣:回归语文学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

  这些年来,大量西方人文类学术著作被引进中国,也有大量人文学者走出国门,中国人文科学研究因此而受到了欧美后现代学术的深刻影响,其学术取径大致也与欧美人文学术趋同。而这大概正是造成今日中国人文科学研究难以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道路,并因受限于学术方法的困惑而难以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小英:借助网络之力 推进文化传播

  “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产生“好”的效果,旨在改变以前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歪曲,重塑中国国际形象,是一种努力方向,也是具有明确的未来指向的形象塑造工程。然而,所谓“讲”与“传播”并不意味着滔滔不绝,单纯输出。实际上,在日常交往中,如古人所言,有“白头如新”,也有“倾盖如故”。所以“讲”与“传播”一定要从交流的效果“好”出发进行判断,也即意味着交往、传播的双方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认同。换言之,关于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讲述和传播需要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效果,不能止步于“讲出”即可。而影响和效果之所以能够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余红兵:文化符号圈的语言碰撞

  “构建国际学术话语权”,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影响力是一个“受众型”的概念。也就是说,话语权存在与否,影响力大小如何,最终要看说话者被接受的深度和广度。国际学术话语权所反映的,是符号圈的影响力,主要体现于语言文字碰撞中的层叠递进关系,通俗点说就是文化的影响力。之所以要用“符号圈”的概念,是因为它能更形象清楚地说明问题。

  饶高琦:人才位移助力“学术走出去”

  “学术走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行动步骤之一。“学术走出去”本质上是实现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参照当今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最大影响力的美国,便不难看出,美国的学术不限于美国人的学术,而是国际学术人才向美洲位移的结果。如同物质世界的生态系统,学术界也是由不同角色和资源构成的“生态系统”。树立学术管理的生态观,是促进国际学术人才向我国位移的重要手段。两者也都是“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丁元竹:构建国际学术话语权——“现代中国社会学派”启示

  从弗雷泽、马林诺斯基到“现代中国社会学派”,再到当代人类学,是一个人类学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不断扩大、不断创新的过程。21世纪的人类学已经聚焦全球变迁和全球化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语言、种族和种族主义、民族和民族主义、性别、亲属家庭和婚姻、阶级和不平等、全球经济、政治和权力宗教、健康和疾病,等等。这些创新、转型和聚焦恰恰是经过包括“现代中国社会学派”在内的各个环节才得以实现的。“现代中国社会学派”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中间和过渡角色,其实践和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学术如何才能构建起自己的国际话语权的历程。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