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事件包含大量复杂多样的网络舆情,对社会现实造成了深刻影响。在相关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功能主义、实证主义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各类媒体在网络舆情事件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功能、实施舆情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媒体建构》(林荧章著,线装书局2018年11月版)一书作者,运用不同于以往的建构主义视角,拓展了读者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生成及其背后复杂性的认知。
通过“再语境化”进行意义争夺
该书以2003—2015年50个典型网络舆情事件为例,以海内外近百家中文报纸、网络媒体为考察范围,采取质化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媒体如何建构网络舆情事件,这样的建构如何使网络舆情事件按照主流化方向发展。作者发现,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网络舆情事件的生成与传播离不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的建构及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具有复杂性,它对于网络舆情事件在人们的认知、评价以及社会影响层面均发生直接作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均带来深远影响。
具体而言,在内容呈现上,传统媒体议题构建强调主流价值观,在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与协商中形成自身的议题模式。在事件的要素建构中,传统媒体体现的是专业新闻生产的功能和重要作用,如校正核心事实、使事件完整化呈现、实现多种平衡和确定基调等,通过呈现不同的归因和结果,显示事件的本质和意义;网络媒体则通过信息补充,开展基调竞争,来建构事件过程,对事件的归因与结果构成意义的竞争。两者均将网络舆情作为独具价值和特色的内容进行建构,通过“再语境化”强化各自语义,并据此构成一定的意义争夺。传统媒体建构网络舆情事件的框架,体现了传统媒体主动的导向意识;网络媒体以意见生产为主,呈现的网络舆情事件相对驳杂。相比之下,网民的认知框架结构自成一体,与以上专业化的媒体报道框架存在明显竞争,但它们并非完全不相融,而是基于同样的框架开展互动与竞争,且网民更容易受到媒体的报道框架影响。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交融互动
作者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由于主客观原因,媒体在建构网络舆情过程中存在多种双重性。从内部看,网络舆情事件的媒体呈现存在有序与无序、一元与多元、主流与边缘等双重性;在媒体外部,媒体与媒体之间存在开放与封闭、融合与分裂、合作与竞争等双重性。这些双重性反映出媒体内外部受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内部主要受到新闻生产机制的影响,在外部则有体制、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也反映出新闻生产场域中各种主体的多方博弈。
总体上看,全书脉络可以简化为两个过程的交融、互动过程:传统媒体通过新闻生产流程介入网络舆情事件,以事实生产为主,通过议题、事件要素、网络舆情和报道框架的建构,体现传统媒体较强的控制性和导向性;而网络媒体介入网络舆情事件则是多线性的复合过程,整体而言,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协同,完成了网络舆情事件的媒体建构。媒体建构是媒体话语权的表征。作者认为,从建构的过程与结果看,传统媒体扮演了重要事件的定义者、秩序的构建者和主流价值的传播者角色,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有序建构、主流价值的彰显;而网络媒体则扮演着平台、渠道以及多元价值承担者等多重角色,是网络舆情事件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推手。
在媒介化社会,我们通过媒介认识社会,又受到媒介建构的框限。媒介是人的延伸,又是人的限制。全书以建构主义视角审视网络舆情事件的建构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语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的媒体建构本质,理解和反思当前网络民意的表达,为做好网络舆情及舆情事件研究和舆情引导,拓展新思路。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