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问题的跨学科阅读
2020年01月09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9日总第1854期 作者:胡好

  武汉大学有一个存在15年的研究生读书会,名为“随波逐流”。其含义不是随大流,而是出自“云门三句”: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亦即要达到自由读书、明心见性的开悟状态。读书会定位于“基于传播问题的跨学科阅读”,结集成《“随波逐流”读书笔记》(单波、肖劲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版,以下简称《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根据阅读类型分成六个部分,分别是:作为交流的读书、体验式阅读、诠释性阅读、参照式阅读、问题式阅读和批判式阅读。六个部分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其中多有交叉,比如诠释性阅读既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批判式的。因为诠释性阅读重在理解,既可带着问题理解,也可带着怀疑的态度理解。

  书中问题意识突出的是刘学读对于《乌合之众》的读书笔记。一开始介绍书名的翻译,然后过渡到核心概念,比如集体无意识,从中总结出《乌合之众》论述集体无意识的三个原因。第一,群体中的个人“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肆意发泄本能欲望,由于“群众是无名氏,因此也不需要承担责任”。第二,“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第三,群体“易于接受暗示”,这种暗示产生一种类似催眠的幻觉。读书笔记中也有一些独到的评价:比如,虽说勒庞的精英主义立场古已有之,但其采用心理学的角度和方法仍然具有创新性。

  在批判式阅读中,读书建议采用三种具体方法:其一,了解对象所处的背景;其二,了解对象所用的语言;其三,了解对象的思想。如果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批判式阅读需要有对手意识。《在一起孤独》就有较强的对手意识。不是简单地当作者的传话筒,而是充当对手的角色,与之对话。书作者特克尔反对技术,声称网络时代技术使得我们成为一个个“连接而孤独的自我”,因而大家都在一起孤独。分享者并未停留于复述的层次,他们找到反驳特克尔的材料,提出最完美的状态是人与技术共生,共同进化的观点。

  读书要得法,恰当的方法能让人事半功倍。问题式阅读和批判式阅读很重要,我们既要有问题意识,又得有对手意识。这样,我们方能读出新意。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