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德强: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脉络
2019年02月21日 08: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21日第1637期 作者:姬德强

  20世纪中叶以来,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的学科建制化过程满载神话的制造、理论的延展和学者的反思。施拉姆口中的“十字路口”如今已然崛起高楼大厦,甚至凭借其开放的空间边界和高度互联的动能,成为社会科学最喧嚣的领域之一。在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下回顾中国传播学的建制化过程,我们能够看到这一学术史书写的内在张力——既要通过清理边界获得自立和自主,又要诉诸开放互联以谋求不断创新。如此语境中翻开陈世华2018年1月出版的《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一种学术使命感跃然纸上。

  勾勒学术谱系

  该书的问世,试图填补中国传播学者梳理和反思国外传播研究学术地理的一个重要板块,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国外传播研究的引入恰恰是中国传播学40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精心描绘了一幅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关系图,同时聚焦于中国传播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的对话与反思,充满了对中国本土传播研究主体性的追问,为中国传播学界兴起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一手学术资料。

  作者基于10年收集、整理和提炼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专著,不仅勾勒了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谱系,而且带有一个中国学者的“他者”视野,以辩证的思维透视大洋彼岸这一批判学术传统的长处与短处。从思想渊源、奠基人、分支领域、元理论、对中国传播研究的启示等多个维度,全面呈现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理路。

  过往的国外传播学译介更多是横断面乃至碎片化的,有着编译者过多的随意采摘乃至个人偏好,缺乏与中国本土传播经验的主动对话。而该书一方面视觉化地呈现出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者的代际结构和影响关系,让纵向的历史维度跃然纸上;另一方面,努力建构与中国传播实践和媒体变革为代表的制度或体系间对话。当然,这也是内在于具有国际视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谱系之内的。

  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以达拉斯·斯麦兹(Dallas Smythe)和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为开端,三代学者依托紧密的家人、师生和同事关系,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仅夯实了从政治经济的权力关系批判北美商业媒体制度的理论传统,而且发展出跨学科的理论胸襟和与时俱进的分支领域,让在北美处于传播研究主流之外的政治经济学呈现出蔚为壮观的学术影响力。比如,虽然备受其他国际学术组织排挤,但在更具多样性和国际性的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60余年历程中,传播政治经济学分会既是奠基者,也是领导者。出自这一分会的学者担任了整个学会的领导职务,比如现任主席詹尼特·瓦斯科(Janet Wasco)和副主席格雷汉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

  作者通过在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诞生之地——伊利诺伊大学的学习和研究岁月,重新发掘了这一传统的诸多一手资料,并通过访谈等搭建资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大胆而负责地为我们呈现了三代学者筚路蓝缕的学术征程,为中国学者深度认识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脉络提供了精确导航。

  多棱镜的批判视野

  作者以“元叙事”为方法论,尝试提出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本体论特征——“传播即控制”。这一结论不仅得益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媒体制度的相似性和依附性,也是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者间紧密学术传承的自然结果。更重要的是,该书充满了超越一般决定论的思辨精神,将对“控制”的批判置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既有对国家(通过政策)、资本和技术结构性力量的识别,也有对新闻编辑室、村庄等微观组织内政治经济力量如何影响传播权力分配的洞察。在这个意义上,书中呈现的是一幅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细密画”,有力回击了外界对于这一批判传统的简单化质疑。

  基于对学术谱系的详细图绘,作者把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电影、媒体、信息、互联网和广告5个分支领域,分别介绍了每个分支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主要理论取向。在把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坐实”的同时,该书也将这一传统的厚度和宽度展现出来,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批判精神。一个多棱镜的批判视野在行政学派占主流的北美传播学界折射出锐利锋芒。对中国传播学界而言,书中的分支领域介绍超越了教科书上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批判学派的一部分仅仅对资本主义媒体制度及其文化工业整体批判的简单化论断,而是将其理论的穿透力放射到学界普遍关心的具体媒体形态和传播平台之上。我们在电影政治经济学和互联网政治经济学等章节中所读到的,不仅是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相关学者对资本和国家权力的批判,还有针对这个领域或行业的细致分析。这些无疑为当下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如何跳出单一的宏观框架,积极进入各个热门领域,提供了借鉴。

  随信息技术发展更新迭代

  正如张昆教授在“序言”中所说,该书对当下中国新兴的传播政治经济学乃至整个传播学界而言,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近年来批判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成果”。它弥补了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译介和发展的诸多历史和理论盲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揭开了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谱,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批判理论传统;它也用翔实的学科考古定义了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为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塑造学术主体性提供了有益参照。

  作为一个有着鲜明批判精神的知识谱系,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也有新的发展,对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进行了新的分析与反思,对中国在信息与传播技术领域的快速崛起,及其对国际传播秩序的影响充满兴趣和质疑。因此,该书所呈现的学术史的创新书写并没有结束,未来的整理与讨论也应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界的迭代更新保持一致,如此才可以保持中国传播学界与国际传播学界的实时对话,提升中国传播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