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新视角
2018年05月17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7日第1452期 作者:程恩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情况下,“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论”等多种版本、多张面孔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质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还大有人在。因此,无论是从执政合法性的巩固、防范西方和平演变图谋、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来说,还是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说,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功能的价值均不言而喻。为了应对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功能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称状况,《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张志丹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版)一书,从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视角,聚焦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所面对的机遇、挑战和矛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视角,饶有兴趣地探讨了这一问题。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该书梳理和夯实了提升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性学术问题。任何学术研究均需在深入研究的学理前提上进行,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研究意识形态功能提升问题,需要先行澄明的是,什么是意识形态及其功能?意识形态功能中诸多功能是否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为基本的“阿基米德点”,作者认为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不是别的,正是阶级意识。革命意识(肯定性概念)、统治思想(中性概念)和虚假意识(否定性概念)是具有总体性的阶级意识的实践样态和存在形式。这种成熟的阶级意识具有一种以自己的面目来改变世界的价值诉求,因而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去改变世界是意识形态的突出功能。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可以看出,意识形态说到底是政治性的,因而意识形态功能尽管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社会功能,但是其中政治概念是核心和根本的功能。不仅如此,针对意识形态中性化、描述化等诸多意识形态的功能主义或者实用主义的解读,该书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从革命意识、统治思想和虚假意识的转变中,其功能发挥也会同步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决不能认为意识形态功能具有本体论的价值,也不能认为主流意识形态是由多元决定的,而应持能动的辩证的决定论。上述批判剖析使得意识形态功能问题的研究,架坐在一个相对牢固的基地上,而不是悬置前提澄清,或者将其置于“五里雾中”,匆忙介入粗率的研究偏向。

  创新主流意识形态

  书中回应了多样化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挑战。意识形态功能的提升,离不开对意识形态建设现实境遇的清晰洞察,否则,就是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空泛之论。作者尝试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聆听时代声音,坚持问题导向,认为思考和谋划意识形态工作,首先应抓住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阶段性特征,特别是警惕多样化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挑战与消解。书中提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与战略提升面临五大挑战:市场化挑战、现代化挑战、信息化挑战、主体性挑战和竞争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需要由虚入实、先虚后实,在理念和方法论指导下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应对多样化社会思潮,批判并引领之。为此,我们需要搞清楚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取向,扫清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地基”和“精神迷障”,从而为形而下建构路径的具体落实铺平道路。

  破除认识迷思

  全书围绕缘起论、概念论、境遇论、经验论、理念论、应对论和建构论七大板块进行分析,尤其是后面三块,系统构建了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实践路径。作者认为,置身于复杂的时空语境中思索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问题,固然离不开历史维度与他者维度,但更重要的是应立足实践、问题意识和综合创新,走出一条反映自身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之路。

  书中深入清扫了提升意识形态功能的思想地基,破除其中诸多“认识迷思”,从存在样态的转型、功能的扩容与提升、功能的准确定位三个层面,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新理念,认为保持基本意识形态与操作性意识形态内在的结构张力,是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形而上路径的方法论维度。此外,作者主张,批判与建构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提升的形而下路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需要坚持形而上理念与形而下路径相结合,批判与创新、解构与建构相结合的路径。唯有虚实结合、刚柔并济,才能达到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目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