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坚持底线思维
2022年01月11日 0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1日第2327期 作者:叶静 金程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预见和难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既要通过开放增强实力,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确保国家安全。

  第一,坚守思想底线,增强忧患意识。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以底线思维警惕和防范重大风险,牢牢把握开放发展的主动权。一是提升风险预见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影响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重点问题。增强对外开放风险的预见性,从思想上提高对系统性、连锁式风险的防范。二是提升风险研判意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主动研判和科学分析各种潜在风险挑战,善于把握风险走向,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止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通过实施动态监测,把握风险内外联动、相互交织、共生演化的规律。三是提升风险化解意识。要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以及对外开放可能遇到风险的应急预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创造条件,坚持辩证思维,从最坏处打算,以争取最好的结果。同时,注重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和堵塞漏洞的协调统一,筑牢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屏障。

  第二,把牢政治底线,增强大局意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把牢政治底线,进一步明确对外开放的立场、战略、方向。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要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对外开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正视党面临的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可能面临的意识形态渗透、破坏、颠覆活动。二是维护战略大局不松懈。增强大局意识,在对外开放中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宗旨,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点,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守住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等底线,同一切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势力进行坚决斗争。三是坚守为民初心不断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对外开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对外开放中的意愿和诉求,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对外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树立安全底线,增强斗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要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真正解决在对外经济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二是增强开放监管能力。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开放监管做法,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体系。探索依托大数据支撑的监管方式,及时掌握开放主客体活动的规律与特征。通过增强开放监管能力,织紧安全防范网,实现对外开放进程中对突发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的有效规避。三是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对外开放安全预警机制,严密防范各种安全风险集聚交汇形成风险综合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重点保障金融系统、粮食、科技、生态等对外开放关键领域安全。推动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等机制,坚决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本文系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研究”(JSZM2020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