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精品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12月30日 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30日第2320期 作者:刘桂茹

  红色血脉是新时代夯实信仰之基的力量源泉,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价值底蕴。文艺担负着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党百年来的文艺发展成就表明,优秀红色文艺作品讴歌时代、礼赞人民、抒写历史、展现风貌,具有引领正气、振奋精神、激励奋进、陶冶心灵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红色文艺精品建设要讲好红色中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提供精神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时代伟大实践

  百年来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丰富的红色基因,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和实践主题应成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切入点。翻开百年来红色文艺精品目录,无论是小说、戏剧、诗歌、报告文学还是影视、绘画、舞蹈、音乐等文艺形式,各类文艺精品犹如一道道斑斓的时光印痕,以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红色文艺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家国情怀的宏大叙述,还是日常生活的细微展现,那些充满热血拼搏的红色故事都饱含了深刻的时代主题,在人类历史变奏与个人命运变迁的交织中呈现了不同美学维度的红色精神书写,具有跨越时代的艺术感染力。

  聚焦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要把人民作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红色文艺精品的审美追求要坚守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的创作立场,高扬文艺“人民性”的旗帜,在历史时空和时代现场的协奏曲中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倍受关注的《大江大河》《我和我的祖国》《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一大批红色文艺作品,把爱党奉献、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红色主题与不同身份的人民形象塑造相结合,展现了企业家、农民、扶贫干部、知识分子、革命者等人物群体的鲜活个性。他们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鲜活的“人民”,他们也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可见,红色文艺精品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与广大人民的价值认同相统一,才能在党性与人民性的追求中彰显红色伟力。

  绘就百年征程精神图谱

  绘就百年征程的精神图谱,要把时代精神作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支撑点。百年来涌现的大批红色文艺精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跨越媒介,为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提供精神洗礼和审美享受,正是因为它们始终把反映时代精神作为创作的神圣使命和价值支撑。伟大实践孕育出的伟大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这种时代精神蕴含着追求理想信念的强大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昂扬斗志,应成为红色文艺精品自觉秉持的创作基调。因此,红色文艺精品彰显时代精神,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讲好红色中国故事,更以新的视野和格局讲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助力。

  绘就百年征程的精神图谱,要把英雄品格作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着力点。英雄精神、英雄气概、英雄形象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讲好英雄故事、塑造英雄形象、展现英雄品格是红色文艺的重要主题。书写英雄品格,既是赞美英雄,也是与时代对话。当代红色文艺的英雄故事叙述正不断探索历史话语与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形塑新时代语境下的美学向度。新一批红色文艺精品致力于刻画有血有肉、日常鲜活的英雄,表现英雄的鲜明个性和崇高品格,在历史逻辑与文艺想象、世俗生活与理想追求之间形成富有张力的艺术效果。与时代对话还包含与青年群体的情感对接和精神呼应。把红色文艺的英雄精神向青年传递,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共情和情感认同,应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意义所在。

  引领新时代文化发展方向

  引领新时代文化发展方向,要把守正创新作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生长点。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正道,守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守的是中国精神的内核。这就要求红色文艺精品创作要遵循客观历史逻辑,书写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弘扬中国精神,展现责任担当,引领文化风向。新时代红色文艺精品的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我们要对优秀红色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现代化的艺术创意和技术方法不断拓展红色文艺表现空间,使红色题材不断贴近当代受众审美,形成具有广泛情感共同体的美学圈层。当弘扬主旋律的优秀红色文艺成为大众文化场的流行文艺,其深层意涵便折射出了当代中国人的集体风貌和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引领新时代文化发展方向,要把文化软实力作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增长点。百年来许多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样的红色文艺精品常写常新,红色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神烙印代代流传,中国文化的鲜明旗帜始终屹立于世界文化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如何以自身实力提升国家文化魅力,需要寻找更多突破口。尤其在全球互联网和移动社交技术快速发展的数字传播时代,红色文艺精品要占据话语主动权,对外传播中华民族顽强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