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力协契谋发展 踵事增华谱新篇
2021年04月15日 08: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15日第2147期 作者:傅慧芳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考察,并强调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这四个“更大”是对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总体要求,明确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的福建担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四项重要举措,为福建省在新发展阶段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着力点和突破口。下一阶段,我们应当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促进福建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建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突出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不问“出身”,充分依托创新高地、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培育创新人才,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把福建全面建设成创新型省份。二是充分发挥福建省区位枢纽优势,高起点谋划构建大通道、发展大流通、开拓大市场,构建完整内需体系,补齐供给侧短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时代福建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是发掘福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各种独特优势,深度对接和利用全球化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开放型经济借梯登高、加速发展,统筹抓好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两件大事,从而促进新时代新福建形成协调整合、健康持续的现代化经济格局。

  第二,以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我们应当依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项原则,着眼“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全面塑造乡村发展新优势,凸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禀赋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一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存好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物流等基础设施;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二是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三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快福建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振兴发展,对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扶上马、送一程”,引导脱贫人口由“被动输血”向“自主造血”转变;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依靠新时代“山海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并以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山海联动、城乡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走出符合福建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第三,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同胞“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一是通过党史研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用好八闽大地丰富的党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二是在党史学习中紧扣“明理”这一“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深入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真理性、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信心和恒心。三是在党史学习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强化“五种思维”,锤炼“八大本领”,使人民群众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任和拥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对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四,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充分彰显。这就要求在建设新时代新福建的实践中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多渠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方位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劳动者各项权益保障制度等促进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特别是通过实施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并发展新就业形态。三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健康福建战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越过一山,再登一峰。回首过去,我们已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对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敢为人先的闯劲,确保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福建省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图景生动地展现在新福建的山川大地上,从而谱写出绚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主体性研究”(17AZZ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