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政治方向 优化大学治理
2021年02月25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25日第2113期 作者:暴澜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具体要求。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特殊的职责任务决定了高校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提升从政治高度谋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部署改革发展工作、落实办学强校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提高政治判断力,巩固党和国家述学立论、育人育才的重要阵地。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高校中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是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底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校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治理效能的重要方式。

  提高从政治上进行战略研判的能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应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整体战略上研判高等教育发展大局,基于对高校的长期使命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在涉及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等重要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从政治上对高校办学强校进行战略研判,需要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接续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提高从政治上进行系统研判的能力。提高政治判断力,需要善于在处理高校立德树人、办学强校的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从政治上研判高校的各项工作。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研判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主动求新求变。同时,在统筹高校发展和政治安全中,系统研判高校面临的风险挑战,把不断增强高校改革发展的政治安全性作为校园政治稳定的基本保障、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提高从政治上进行前瞻研判的能力。现代大学治理是一个多主体、多领域、多环节的复杂系统。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对外交流等各环节的治理实践中,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各方面的治理实践中,应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问题中发现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提前研判,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提高政治领悟力,推动我国高校办学强校行稳致远。政治领悟力既体现了高校办学强校的政治境界、政治视野和政治格局,又决定着其办学强校的政治高度、政治深度与政治广度。

  提高政治领悟力的基本前提是保持理论清醒。高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肩负着推进理论武装创新、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着力提升广大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并指导办学强校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应推进理论武装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提高政治领悟力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最强大的科学指导与理论引领。因此,我们应认真领会和清醒认识这一思想的精髓和要义,并将其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办学强校的改革路径、政策举措与工作抓手。

  提高政治领悟力的核心要求是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大学治理的“国之大者”,就是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与管理体系,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标识性原创成果的累积产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伟大事业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对其深刻领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并在具体办学实践中既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又推动大学治理创新。

  第三,提高政治执行力,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当前,提升高等教育政治执行力的根本在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政治执行的责任落实机制。

  提高政治执行力,根本在于落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实践要求。一方面,既要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又要在行动上坚决执行,把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检验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另一方面,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把政治要求、政治纪律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行政及学生事务管理的首要标准与关键环节。

  提高政治执行力,关键在于完善政治执行的责任落实机制。一是明确政治执行的相关责任。高校党委应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二是掌握政治执行的思维方法。牢固树立战略思维,着力解决办学强校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三是关注政治执行的重点领域。提升从政治上发现、处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理论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等领域各种问题的能力。四是增强政治执行的协同效应。推动教学生态、学术生态、管理生态与政治生态的一体化建设,完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政治执行机制,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办学业绩,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热切期盼。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