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四个维度
2020年11月27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7日第2057期 作者:杨静云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不会有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就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指明了目标,明确了航向。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近代百年是一段饱受西方列强欺辱的历史,这不仅是因为受工业革命影响的西方国家率先建立了比中国封建集权制度更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因为彼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是比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更为先进的文化,前者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后者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只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才开始根本扭转这一文化形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备了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并成功带领中国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在中国建立了比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如此,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一系列中国化理论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组成部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强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一脉相承,同时融合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给文化强国的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极大的挑战,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葛兰西认为,政党或国家的文化领导权体现于民众对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自愿认同。在今天的中国,文化领导权就体现于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遵循与认同。文化的特征之一是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产生影响,为此,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标志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且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意味着我们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同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社会效益为重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首先,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完成,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其次,我们要注重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推动文化走出去,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我们还需要对此进行更多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希望民间涌现更多的优秀文化创造者。最后,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大国形象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方面,我们要着力树立文化大国形象。

  国民综合素质高。国民综合素质高是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强国必有“强民”。人民作为文化的主体,既是文化的享受者,也是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一向重视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从而显著提高人民的凝聚力与主观能动性,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着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家庭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建设等途径,提高各族人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前进。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子项目“中国共产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