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
2020年10月16日 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16日第2027期 作者:练庆伟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情感和最鲜明的精神基因,是个体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永远的精神家园。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丰富的内涵,厚植家国情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是一种普遍性的认知和情感。家和国是一与多、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家是生命之体、生活之体、生产之体和精神之体,国是民族之家、利益之家、文化之家和发展之家。爱家、爱国及对家与国的统一性的认知具有恒定性和普遍性,包含着一种深沉、真挚的情怀。爱国爱家被认为是高尚的道德,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家国情怀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具有历史特点和区域特点的家国情怀。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式的家国情怀。翻开中华民族的万卷史书,字里行间都是家国大爱。家国情怀通过国家制度、日常生活、文化熏陶,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传承至今。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家国责任之于中国人,不仅是保护自己物质精神利益的需要,更是沉淀于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内在关切和最本真的情感。

  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动能。家国情怀是社会精神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当今社会乃至未来都有深刻影响。

  家国情怀体现时代精神,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个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将个人奋斗与家庭责任、国家民族的复兴相统一,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这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向度。

  多管齐下厚植家国情怀

  家庭是个体的港湾,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厚植家国情怀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离不开良好的家教,离不开良好的家风。

  厚植家国情怀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要聚焦明大德、守公德和严私德。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国之大德、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德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此外,厚植家国情怀还要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各级各类制度规范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群众基础”(2017MKS141)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当前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与引导研究”(2018GZMZYB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