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
2020年09月14日 0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4日第2010期 作者:樊向前 黄威

  双创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治理的重头戏,也是对《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的一种回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同时,高职院校近40年的发展虽然为区域经济社会培育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由于历史、文化、相关企业及学校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在产教融合、双创教育方面不够深入,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带来的新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亟须提升,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有待加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双创教育能否成功,取决于院校绝大多数人的行动。如何更好地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是高职院校落实双创教育进而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答之问。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工作

  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这一主线,必须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同时,要发挥二级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党委决定的贯彻执行。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围绕“培养什么双创人才、怎样培养双创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治校能力。

  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既是双创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这种深度融合被称为专创融合。专创融合作为双创教育的逻辑起点,首先体现在其为高职双创教育的研究趋势。比如,美、德、日等发达工业国家均有较完善的专创融合实践体系。我们可以参考外国的相关经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理念的更新。其次,专创融合的内在逻辑是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要素间的关联性。比如,环境适应度、创新创业度、人际交往度和事业执行度等维度,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且构成双创综合素质。双创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双创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专创融合入手更契合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关联。

  专创融合作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课程体系融合、实践平台融合与师资队伍融合。其中,课程体系融合是核心。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建构,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成功的关键。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性质决定了专业课程学习极为重要,专业课程学习所占的比重大、学时长。由此,我们面临一个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安排双创教育的现实问题。同时,如何把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也是关键。结合现实条件和实践经验,应遵循“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的原则,并结合专业群概念健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创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基本技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双创思维。其次,分类施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将双创的理念和方法嵌入各专业学科教学当中,也包括对明确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辅导,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参与其中。最后,结合专业,大力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基于岗位创业意识、岗位创业知识和岗位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三者之中,结合专业是关键点和落脚点。三大原则有助于建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但目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理念、育人体系、保障条件等方面的某些不足制约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有必要引入专业群概念。

  专业群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服务与办学优势,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以其明显优势或特色核心专业为龙头,由若干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相关专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专业集群,代表着学校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首先,在面向全体开设双创通识课程时,需要将双创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在实践中需要的金融、法律、营销、财务等内容作为选修课进行开设。同时,学校还可组织教师发挥本校专业群优势开发双创教育在线课程。其次,构建专创融合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平台课程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群内不同专业有机融合。最后,在专业群内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在拓展能力的专业限选课中开设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课程、技术前沿课程。基于专业群概念,我们有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但专业群从概念到行动还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这也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整合优化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环境

  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作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核心,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与配合。首先是理念转变。学校应认识到双创教育理念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且契合培养目标;教师要克服对双创教育的抵触,明确双创教育并非专业教育之外的事情,而是专业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学生要摒弃双创教育就是“教授学生如何创业”的狭隘观念,看到自己作为高职学生的优缺点并有意识地结合双创教育扬长避短。

  其次是师资保障。专创融合课程意味着需要一系列的师资支撑,而很多高职院校本身并无专门的双创师资力量,这就需要通过内培外引提高双创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一是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内兼职师资队伍,吸引来自校内不同部门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并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二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校外兼职创业导师队伍,聘请有丰富的创业管理经验和双创教学能力的成功创业者担任兼职创业导师。

  再次是组织保障。可以成立实体组织机构(如创新创业学院)并配备充足的人、财、物,依托专门的实体组织对校内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根据专创融合的需要进行相关机构改革并成立有利于专创融合的管理或协调机构,比如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等。

  最后是制度保障。比如制定学分积累和互换制度,对技能竞赛、双创实践和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学分积累等。完善师资管理、绩效考评和职称评审制度,鼓励教师科技创新、跨专业带领学生参赛等制度。

  总之,理念、师资、组织、制度等保障都属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范畴。为更好地支持双创教育尤其是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建立健全及落实,高职院校有必要从理念、师资、组织、制度等方面及时有效提升治理能力。换言之,双创教育为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一种动力机制和优化路径。反过来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也将促进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建构,从而推动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助项目(201709k4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