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墓志研究
2020年07月06日 0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6日第1960期 作者:

  ◆王维坤(西北大学教授)

  陕西榆林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四方武周墓志中,均有武则天造字。武则天造字的目的,是想通过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字革命”,大肆粉饰和标榜武周新政权的诞生,同时也想从根本上彻底打破男尊女卑的不平等传统观念。迄今为止,日本已发现了五例奈良时代前后带有则天造字的文物。中国唐代与日本奈良时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繁荣昌盛时期,包括则天造字在内的“武周”文化,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伴随着大唐文化的东传而传至日本。从当时的中日关系来考察,则天造字很有可能是通过第八次遣唐使团携带的书籍东传至日本。

  ◆卢燕新(南开大学教授)

  陕西榆林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新出土的高崇文墓志,题“正议大夫守京兆尹上柱国高阳县开国子赐金鱼袋许孟容撰”。这篇墓志文,《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唐文补编》《全唐文补遗》《全唐文新编》均无记载。从文学史角度讲,该墓志的重要性,一可补编《全唐文》,二可考辨许孟容生平事迹及其撰写时间,三可管窥许孟容文化活动。该墓志所载高崇文,两《唐书》有传,是中唐前期甚有影响的封疆大吏。对比史传、墓志与神道碑,可以厘清其郡望与籍里、世系以及生平仕历,澄清诸典籍所载之缺憾。

  ◆和谈(新疆大学教授)

  陕西榆林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最近发布了一百多方墓志,其中有一方为唐代史学家、文学家裴庭裕所撰《大唐进士卢洵亡室河东裴夫人墓志铭并序》,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对墓志撰者裴庭裕进行研究,可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裴庭裕出自裴氏东眷一支,实误。从墓志中所记裴氏夫人的婚嫁,可一窥晚唐婚娶情况,可知士族通婚仍然注重门第,对研究中晚唐时期的社会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王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姚汝能为中晚唐著名文人,其所撰《安禄山事迹》对于安史之乱及安禄山之记载为《资治通鉴》《新唐书》等取资。由于史料匮乏,学界对姚汝能之行迹及《安禄山事迹》作年等情况所知无多。笔者近日发现姚汝能于大中、咸通间所撰制之《史仲莒墓志》及其夫人《杜氏墓志》,殊为宝贵。经对该两通墓志内容予以释证,不仅对于姚汝能生年、科举、官职除授和《安禄山事迹》作年等问题,可较已有成果作更进一步的推考,而且对于姚汝能于史仲莒帐下游幕时的政治形势亦予分析,并探究其与喻坦之、李频等同代文人的交往。

  ◆胡永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陕西榆林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方新出唐代处士《韦恒墓志》。志主韦恒系唐代京兆韦氏成员,乃一任侠之士。从他的行迹来看,唐代任侠之风盛行有其广阔的社会基础。任侠和读书,并不像一般认识中那样完全对立,也有兼容的一面。任侠行为的内涵,并不局限于然诺复仇、仗剑杀人等范围,一些具有豪迈英武色彩的逐猎漫游之事其实也在其范畴之内。以此来看杜甫等唐代文人,则可认识到任侠之风对于文人生活、心态的影响其实更为广泛。同时也可佐证唐代不少文人乐于漫游,不急于入仕的风气。

  ◆田子爽(西安财经大学副教授)

  目前已有不少新出的家族墓志,对清河崔氏谱系存在的遗漏、混乱、讹误等问题进行补正。据新出土石刻《大唐清河崔公(宜)墓志铭并序》,崔宜乃崔路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卒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本应归葬故乡,但因路途遥远,葬于长安龙首原。通过崔宜墓志述及籍贯、家庭结构等,可补正崔行温之孙崔路谱系,有助于完善清河崔氏谱系。墓志还直言清河崔氏的望族历史及社会地位,孝义美德的家风传承,对研究清河崔氏的家风家学有所补益。

  ◆田苗(西北大学讲师)

  陕西榆林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方《唐故朝请大夫守太原少尹上柱国韩公墓志》,是唐代宰相韩休的曾孙韩挹的墓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仅有其名及太原少尹之职。今据韩挹墓志,可补其生平履历,并且补正世系表中关于其兄弟及子嗣之缺误。志文中记载韩挹生平事迹,结合新旧《唐书·韩休传》及《韩休墓志》,与韩休有相似之处,其间颇能体现韩氏的家法之教及家风承传,由韩氏的家法家风可以进一步考察其与唐代其他士族家法家风的共通之处。

  ◆任雅芳(西北大学讲师)

  陕西榆林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方唐代宦官之妻宋氏的墓志,通过分析其中所载唐德宗赐婚之事,可探究唐代宦官婚姻的相关问题,并对墓主夫妇的世系及出身有所推断,以期对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认识有所深化。同时,通过爬梳唐代华清宫使一职的权力执掌、任职者的政治交往等情况,考察这一使职的地位变迁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意蕴,从而对晚唐由宦官专任使职所体现的皇权集中与强化、中晚唐帝王的“盛唐情结”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吴红兵(西北大学讲师)

  甲仗库是宋代贮藏兵甲的仓库。从《宋故赠太恭人许氏墓志铭》所载宋代甲仗库的史料分析结果来看:佐证了宋代甲仗库监当官须由武臣担任,以及具体官阶要求;发现了北宋后期甲仗库与其他仓场库务可由同一人兼任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唯一可以证明北宋时期甲仗库并非只设专官的史料;印证了文献所载防城甲仗库曾广泛设置于陕西地区的史实。总而言之,《宋故赠太恭人许氏墓志铭》为我们提供了完善宋代甲仗库机构设置内容的关键史料。

  ◆郭琳(西北大学讲师)

  陕西榆林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所藏《唐斑图源妻邺郡庞氏夫人墓记》,是户部巡官试大理评事斑图源为其妻庞氏所撰。墓志内容一反女性墓志常见的德礼、贞节等道德形象的刻画,用非常个性化的形式,详细记述了夫妻缘分、日常生活、生离与死别。女性墓志书写个性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亲属撰文。个性化的表现,在于道德刻画减少,更具真情实感,撰写技巧丰富。墓志书写的个性化,其实就是墓志的史学性减弱,文学性增强的过程。

  ◆罗曼(南开大学博士生)

  新见出土文献《唐故平阳郡司功参军韦公墓志铭》对于了解和研究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以及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关系有重要意义。墓志详细记录了京兆韦氏勋公房后裔韦漼的生卒年、卒葬地以及生平仕宦情况,可补史之阙。填补了京兆韦氏勋公房韦匡伯长子韦思言一脉的重要人物和历官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京兆韦氏家族提供了重要支撑。墓志还保存了撰文者李惟岳早年在京任官情况,志文多处表露其鲜明的“亲藩”政治立场,为安史之乱及唐代后期的藩镇问题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和研究视角。

  ◆狄蕊红(西北大学博士生)

  中晚唐时期,士大夫舍宅为寺之风渐浓,呈现出数量骤增、政治依赖、青睐禅宗、集聚南方的趋势,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后世中国的佛寺文化形态,产生了家族嵌入式佛寺文化、士与寺一体互动的两种佛寺文化形态。近年新出土文献为深入研究中晚唐士大夫舍宅为寺提供了新的资料,如裴休晚年舍宅建化城寺的疏文等,若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研究,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层面呈现中晚唐士大夫群体舍宅为寺这一现象的外在机制与内在理路。

  ◆李浩(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本次工作坊会议,是我们的第一次阶段性工作汇报。通过对这些墓志文献进行录文整理,可以为中古隋唐历史、社会、文学、艺术包括丝路文化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新材料、新个案,拓展文史研究的空间,因为新出文献中仅仅人物传记部分就“数倍于两《唐书》纪传人物的传记资料”。借整理《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穿越漫长幽深的时空隧道,触摸有温度的历史细节,考察重要事件的发生现场,聚焦古人对死亡的情礼百态,调整因史料缺乏而板滞的宏大叙事,可以细化并深化更多高清像素的历史图景。

  对墓志的考察整理,至少涉及以下五个领域及其相关学科,一是生命伦理学,二是遗址景观学,三是丧葬人类学,四是图绘现象学,五是碑刻文献学。墓志碑碣的研究虽是小道,但它涉及古人对冥界立体多元的规划设计和营造制作,既有观念层面的,又有技术层面和材料层面的,还有艺文美术层面的,与现代广域的宗教学、人文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材料科学息息相关,关涉“古今学术史之通义”的“大事因缘”。对于有志于从事人文学科的研究者而言,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郭琳/供稿)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