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优质环境
2020年06月22日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22日第1952期 作者:余兴 李曙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凝结着悠久历史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我国而言,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正如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一定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

  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活态性、身体性和口头性等特点,这种“非物质性”的特点以及言传身教代际传承的传统模式在市场经济的汹涌浪潮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冲击,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不确定性。现实中也客观存在许多优秀的传统工艺和文化项目逐步衰微甚至断了传承,因此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显得重要而迫切。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合政府、社会和市场形成多方合力,从政策制度、社会人文、专业服务和市场开拓等多层面加大建设力度,打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优质环境。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环境中起主导作用。我国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过多年的宣传与实践,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保护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是做好制度供给的保障,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专门制度等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一个优质的制度环境。加强立法,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强化普法教育,加大执法力度,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多方面的协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源头消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是做好资源配置的保障,通过产业扶持和财税支持等,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传承的资源配给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和弘扬。

  深入贯彻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产业政策设计,在文化产业政策中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地位。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与发展都有着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环境所构成的独特文化生态,只有维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以顺利传承与发展。推动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筛选评估。对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加大投入,通过广泛传播,营造有利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发展的舆论和实践环境。

  同时,还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资源配置的区域均衡。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保护资源相对欠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传承也多为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这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极为不利。这种状态下尤其需要保护政策的倾斜和资源配置的高效,政府部门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作为,主动探寻、发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实践者传承和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自觉性,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联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实践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与传承活力。

  努力壮大社会力量

  民间社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与基础,能否形成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强大社会力量,是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效果的关键因素。文化主管部门应引导、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营造出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社会机制。

  一是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实践者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对接与合作。一方面,要努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实践者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鼓励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社区、群体、个人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意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者和传承人的研修与培训,在力求维持文化原生性的基础上,努力突破传统代际传承的局限性,努力构建多元传承体系,鼓励高等教育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结合,推动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实践者紧密对接与合作,通过高等教育的规范与系统培训,提升传承人和实践者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传承与技艺水平,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活力。2015年,原文化部和教育部启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引入高校进行集中培训,几年来已经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万多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还应结合实际探索更丰富的形式,切实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

  二是要重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组织、专业服务团队(包括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等)的建设。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隐藏在民间,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和保护,很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而衰弱。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组织、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和专业服务团队之间架设沟通桥梁,及时发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引入专业服务,打通项目的筛选、申报和评审的绿色通道,尽快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大众视野,启动保护、传播和传承的程序。

  三是要立足时代特点,积极引入新兴传承模式,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构建传承的多维空间。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虽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但由于传承方式过于单一,传播面较狭窄,在多元文化特征日益明显的新时代,其传承过程很容易受到干扰,局限性越来越凸显。随着信息与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信息互联技术的传播方式被广为接受,尤其是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未来希望所在的青年一代所喜闻乐见。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拓展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社会影响力。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实践者与时俱进,扩大交流,互相借鉴,充分汲取新时代创新元素,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将产品供给与需求进行对接,在以商品为依托的资源配置中占据决定性地位。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因其自身的特殊属性,许多时候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也应看到,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依然不会缺位。因此从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市场带来的资源配置仍然十分重要,应当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威力,通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市场潜力,达成引入市场力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和弘扬的效果。这需要努力推动文化企业积极承担市场主体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衍生文化产品的重要支撑,以产品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得以展现。文化企业应凭借自身的市场敏感性,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深刻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时代价值,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让衍生文化产品焕发市场活力,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丰富的资源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利益导向的行为选择中可能存在非理性现象,这就可能出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市场运营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从而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文化本质内涵,使衍生文化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节,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为避免这种情况,应在全社会加强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文化企业在扮演市场主体角色时,必须大力弘扬现代企业家精神,敏锐捕捉市场机会、创新文化产品。一方面,切实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清醒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特殊属性,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保持其本质内涵、保护其文化本真性的根本要求。传承过程避免“走样”,构建起抵御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冲击的防护意识,不能为了短期的市场效益或经济利益而背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初衷。另一方面,应积极倡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内涵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宣传和推广具有时代积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产品,传播社会正能量。以彰显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巩固人民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空间溢散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18BJL084)、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区域协调发展:企业家精神空间溢散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JAS18004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非遗数字化与多源信息融合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